蔡鍔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人傑。他是湖南人的驕傲。蔡鍔出生於公元1882年12月18日,於公元1916年11月8日去世,享年僅僅34歲。

蔡鍔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對國家的貢獻是偉大的。蔡鍔一輩子做過兩次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足以彪炳千古。

第一個大事情,是蔡鍔在辛亥革命期間,起來推翻了滿清政權在雲南的統治,解放了雲南全省。

第二個大事情,是蔡鍔脫離了袁世凱的魔掌之後,是全國討伐袁世凱的第一人。

武昌起義之後,蔡鍔立即在雲南起義,響應革命黨。1911年10月10日,這一天爆發了武昌起義。1911年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也發動了起義。起義之前,蔡鍔是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的協統,即相當於旅長。後來的黎元洪,當時也是旅長,旅長在起義軍裡面已經算很高的職務了。而蔡鍔做旅長的時候,年僅29歲。29歲的蔡鍔,率領新軍起義,解放了雲南全境,光憑藉這個貢獻,他就可以流芳千古了,但是後來蔡鍔又做了一個大事——公開討伐袁世凱。

蔡鍔做的第二個大事情,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所有的將領之中,第一個公開討伐稱帝後的袁世凱。討伐袁世凱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何況是第一個討伐。袁世凱擁有北洋軍,人數大約30多萬,可謂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加上地方上其他的被收買了支持袁世凱的軍隊,人馬至少50萬以上,而當時全國總兵力為80萬,討袁力量居於下風。大家雖然都罵袁世凱是竊國大盜,罵他稱帝是倒行逆施,但攝於袁世凱多年的淫威,都是打打嘴炮而已,沒有一個敢動手的。而討伐袁世凱第一人,則是蔡鍔。雲南不算髮達省份,人口有限,戰略資源有限,所以綜合勢力居於全國後遊。但是,雲南都督蔡鍔,就敢以貧弱的雲南討伐袁世凱,結果引發了全國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在全國如潮水的一片討伐聲中,心力憔悴的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且死於1916年6月6日。

174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漢族,湖南寶慶人,1916年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蔡鍔,1882年生人,1916年病逝,一代英才只活了34歲,確實可惜!

蔡鍔病逝後,有兩個人的輓聯最令人動容。

一個是楊度的——

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為神,萬裏河山皆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另一個是小鳳仙的——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雖然蔡鍔與小鳳仙的香艷軼事可能有言過其實的成分,但兩人短暫的交往卻是真摯、真實的,尤其是小鳳仙,晚年飄零瀋陽,至死都珍藏著一張蔡鍔的照片。

有人問她,照片上身著戎裝的是你什麼人?

小鳳仙說,一個朋友。

自古美人愛英雄,蔡鍔的確是天才般的英雄,他配得上小鳳仙的一生欽慕。

然而,周郎短命卻又是天才英雄的宿命,因為太璀璨,所以只能如煙火。

在民國的天空中,蔡鍔劃出的那一道生命軌跡,百年後品味,依舊璀璨傳奇。

一個貧寒之家的孩子,12歲中秀才,17歲赴日本留學,20歲進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22歲回國熱血奮鬥,29歲成為新軍起義後的雲南都督,33歲祭起反袁護國的大旗——

只是上蒼給這位天才的時間太少了,風雲激蕩正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戛然而止了。

這大概就是典型的天嫉英才吧!

說到蔡鍔英年早逝的原因,能想到的詞似乎只有一個,他的命運是如此的雪上加霜。

1915年,借小鳳仙戲耍袁世凱,進而千里迢迢潛回雲南之前,蔡鍔就已經身染重病,而且極有可能是喉癌,加之長途跋涉,以及護國戰爭中以弱對強的頑強對抗,如此重負,他的身體怎能不快速地垮掉!

追憶這樣一位民國英才,他留在歷史中的幾句話我們應當記住——

欲建造軍國民,必先陶鑄國魂。

反袁護國,只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鍔以短命,未能儘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了國葬,身後尊享民國國葬第一人的哀榮,這大概也算是上蒼對他英魂的一個補償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