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件硬度低,加工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它是否会变形,工件尺寸不稳定很大的原因就是铝件受力后变形不能恢复。既然困难出来了我们也得去解决它。我经常加工铝件给你分享一下经验。

想要尺寸稳定第一步:夹具必须做到位,加工中想要速度快,夹具是首要条件,夹具设计要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形状,尺寸来设计。加工前先要把夹具擦干净,工件毛刺刮干净。需拉表的拉一下表。保证装上去的工件是水平的。

第二步:加工中切削参数设置也非常重要 ,加工铝件主轴转速要高,一般给10000转/每分,加工薄壁时尽量用小刀加工,小刀受力小,变形也小,进给也得合理,直径大的刀进给可以快,小的刀进给要慢些。

第三步:加工过程中刀具也在不断的磨损,及时检查工件尺寸,根据尺寸变化加减刀补,磨损多了,就要换新刀,特别是精加工时,要配二到三把同样尺寸的刀,一把粗加工,一把半精加工,一把精加工。干铝件用白钢刀,工件不会粘铝屑。

以上几种是常见的造成工件尺寸不稳定的因素,其中夹具最重要,好的夹具可以循环使用,用后要保养好。确保下次用时不会生锈,或氧化。后两种是我们在加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遇到尺寸不稳定时停下来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了,怎么改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加工工件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来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再次出错。


一、不可抗拒因素:

1.机床本身的稳定度。如果不是新机床或者机床进过大量的加工没有进行调试的情况下,会出现机床本身所造成的尺寸误差。造成机床本身误差有以下几个因素:机械方面:a.伺服电机与丝杠之间松动。b.滚珠丝杠轴承或螺母磨损。 c.丝杠与螺母之间润滑不足。

电气方面:a.伺服电机故障。b.光栅尺内部有污垢。 c.伺服放大器故障。系统参数方面可进行PMC恢复,所以略去不提。

2.工件加工后冷却变形。这个基本上无法避免,在加工时尽量注意冷却液的使用,以及在进行在位测量时,注意冷却后的工件变形。

二、可避免因素:

1.加工工艺

其实大部分的实际加工误差都是由加工工艺不合理导致,在保证基本加工工艺(如铣削数控加工的「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大面后小面」或者夹具使用中「减少装夹次数,尽量采用组合夹具」等基本加工工艺细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铁屑对铝件造成的加工误差,因为铝件很软,排除的铁屑很容易使铝件造成加工误差。比如,在FANUC或华中加工中心中,打深孔尽量使用G83指令,使铁屑可以排出,而不是G73指令。

2.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切削深度ap与刀具补偿。

这方面实在是不好细说,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前提下,调整参数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在数控车床中,还有刀头磨损补偿等要素,由于本人好久没有摸过车床,所以不敢往下细讲,请题主自行搜索。

3.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中的数值计算

不知道题主问的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手工编程中,计算出现误差也是常见状况,不过现在大部分生产都是自动编程,所以,这部分只是提个醒,凑个字数而已。

4.对刀

对刀不准确也是造成尺寸误差的因素,所以,尽量选择好的寻边器,如果机床有自动对刀器那就更好了。


除去机床和数控系统稳定性,单单从铝件加工的特点说一下。铝件较软,不伤刀。但刀具不合理很容易产生积屑瘤,导致尺寸出现误差和表面光洁度粗糙。解决的办法如下:1,采用合理的刀具,如果手工刃磨刀具不行建议采用铝件专用数控刀。2,合理提高转速,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转速越高越不易产生积屑瘤。3,添加冷却液,比如煤油或铝专用冷却水。可有效抑制积屑瘤的产生并提高表面光洁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