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追風衛星「風神」(Aeolus,希臘神話中的風神)22日自法屬圭亞那庫魯(Kourou)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未來它將在距離地表約32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協助科學家測量風力數據,增進天氣預報精準度。

現今科學家在預測風力時,大多是以氣象氣球為主,再搭配飛機觀測、衛星雲圖及海流強弱等數據,東拚西湊而成,這增加了天氣預報的不確定性,因此歐洲太空總署(ESA)1999年時通過「風神計畫」,希望能打造測量風力的衛星,不過由於風測儀器非常精密,科學家直到去年年底才對衛星進行真空測試,整項計畫大約耗費5.6億美元(約臺幣172億元)。

「風神」可以收集地表到平流層(約30公里)的風力數據,最主要的探測儀器是都卜勒光學雷達「阿拉丁」(Aladin),這種儀器每秒會射出50道紫外線光束,碰到空氣粒子後,反射回衛星搭載的1.5米口徑望遠鏡,科學家透過「都卜勒效應」分析粒子的頻率及波長變化,依此計算出風的速度及方向。

科學家表示,追風衛星可以將中高緯度地區的天氣預報準確度,提高幾個百分點,最主要能改善的還是氣象氣球較少的熱帶地區;不過由於雷射光無法穿過厚厚雲層,因此若是遇上颱風,可能還是無法提供太多數據。

根據《科學人》雜誌報導,「風神」成功發射後,預計會在9月開啟光學雷達系統,並在明年1月獲取首批數據,4月時正式導入天氣預報系統;雖然「風神」攜帶的燃料只夠運行3年,但它提供的數據若是得到驗證,未來將會有更多資源投入研發追風衛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