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說的物體的名字,「蘋果」「想法」「思維」都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有些東西我們相信他就有,不相信他就沒有,

我們對這些概念的依賴是不是太重了?


謝朋友邀請。是的,我們的確對概念依賴太重了。因為概念是語言,而語言的作用是指向作用,而指向的意思是說可以用語言符號來對應不變的對象。問題在於,從感知現象上來講,沒有對象是從來不變的,而且沒有對象是單獨在變化的。就感知現象本身而論,肉體感官,思維,情緒,和環境總是在相依而變。比如環境是否炎熱,是要通過身體的觸覺系統來體現,而觸覺系統的運作,和情緒和思想也有關聯,一個人在情緒激動時,會更覺得身體和環境是炎熱的。再比如,在你看到這堆文字時,去體會過這堆文字其實在隨著你的視神經的波動,在微妙的各種變化呢?這種波動,也是思維波動,是深層次的,如果能將這種微妙變化體會的越來越清楚,所以,會發現感知現象上,任何現象一直在微妙的變化,而且是以以上的形式相依而變。

所以,語言的指向作用在最嚴謹的角度來看是失效的,而語言一旦失效,也就意味著邏輯的作用失效了,因為沒有任何邏輯,是不通過語言符號構建的,也就是說任何邏輯和概念只能作為假立而使用。一旦認為是完全精準的,那麼就錯了。


我們頭腦中可出現關於一切可能存在的概念,但現實中的存在,只佔一切中的萬萬分之一。

可能構成空間。空間一定要大於現實存在,所以,可能的存在,頭腦中可能閃現的概念,將遠遠多於現實存在。

這些沒成為現實的概念,成為了空間中的一個虛空點。真空中有一切能的存在,所以現存纔有了活動的空間。

現存與不存在的概念,都很重要。腦中概念太少,創意一定也少。會想像的人,擁有未來。


物質世界客觀存在,我們認為的宇宙其實都是心靈創造的,物質運動幹擾了心靈,經過複雜的大腦神經元加工,從而產生概念。

所以,你這一生其實都活在意識中,因為你的本質就是意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對於這個問題,你只要把道德經背熟了,我覺得應該就解決了。


謝邀!所有概念都是人擇的。世事有百態,你也可以不選擇那些概念,回歸本源。


推薦牛津通識讀本《形而上學》


不接受這種唯心主義觀點概念是幫你理解的,你沒有這種概念不代表它不存在。


只需要證明蘋果獨立於你的意識。

這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領域。概念和實物完全是分開的,其實就是你說再多,蘋果也不會怎樣,只有走過去喫了它它纔有變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