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無心插柳的故事

  去年寒假有一部電影大火,《流浪地球》。影片中傳遞的中國文化、價值觀更是引發討論,講了好多年文化自信,沒想到在一部科幻電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是中國知名科幻作家,2015年8月憑藉《三體》斬獲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

  劉慈欣1963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後,進入娘子關發電站擔任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主業是工程師,寫科幻小說是業餘愛好。今天,娘子關電廠異地重建,計劃打造旅遊科幻城和科幻影視基地。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曾率兵在娘子關駐守,因此得名。今天的娘子關因爲劉慈欣而將再次改變。

  獲得雨果獎的劉慈欣,被粉絲親切稱爲“大劉”

  與劉慈欣一樣無心插柳的還有另外一個人。十幾年前,一個叫石悅的順德海關公務員在業餘時間通讀明史,寫成一部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2006年出版,總銷量突破1000萬冊,成爲明史領域最暢銷的一本書。

  今天,大部分人不知道作者本名,但是“當年明月”的網絡名卻如雷貫耳。石悅從小喜歡歷史,十幾歲時讀成卷的文言文史書,樂此不疲。考上公務員之後,白天在海關工作,毫不起眼,沒有任何嗜好,每天晚上花4至6個小時創作,最終,《明朝那些事兒》在天涯論壇橫空出世。

  當年明月本尊

  決定成敗的往往是一個人的閒暇時間

  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然而孩子業餘時間在做什麼,這件事才關乎孩子未來。

  胡適先生在1932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閒暇的時間。”

  “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愛因斯坦也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着人才,也生產着懶漢、酒鬼、牌迷、賭徒。由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閒暇時間多做一些有興趣、有價值的事

  閒暇時間做什麼,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家長們需要關注兩點:有興趣,有價值。

  有興趣毋庸諱言,孩子得喜歡做,願意做,從這件事情中獲得樂趣。因爲有樂趣,事情才能長久,最後進入自動狀態,成爲天性的一部分,根本就不需要通過消耗意志力來堅持。有價值指的是,這件事情爲孩子的能力增值,而且隨着時間的積累,價值愈發體現,即所謂做“時間的朋友”。

  閒暇時可以做家務。孩子經常做家務等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培養責任心以及擔當精神。不僅僅窮人的孩子需要早當家,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通過承擔責任來成長。哈佛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做一點家務,如整理自己房間,洗碗,做衛生,甚至參與家庭事項的決策等,未來在職場中更有成就。

  閒暇時可以參與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對孩子尤其是男生的成長價值毋庸諱言,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強健的體魄也是父母給孩子的極好饋贈。

  閒暇時可以廣泛閱讀。閱讀改變孩子的精神氣質,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圈層。不同的圈層有不同的談資,三五個好朋友在一起,可以談名牌包包,談明星緋聞,也可以談文化,談哲學,談歷史。志趣相投的人才能成爲一個圈層裏的長久朋友。

  閒暇時可以練習才藝。無論是學習繪畫、跳舞、聲樂還是器樂,孩子在藝術方面有一技之長,不僅培養藝術氣質,更能提升審美眼光與生活品味。

  閒暇時間可以思考。有些孩子喜歡胡思亂想,有些孩子則喜歡創作,家長都應該鼓勵。寫日記、寫小說都是一種思想體操,本質上是對思考能力的一種提升與鍛鍊。

  一萬小時定律:每個人都有機會錘鍊成大師

  我所在的平和雙語學校有一名小學生,英語非常好,超出班級同學許多。她的英語老師很喜歡這個孩子,老師上她的課也特別謹慎,因爲只要一出錯就很可能被她指出來。

  她的父母介紹說,女兒小的時候,他們在家裏有時候用英語討論工作,卻無意營造了家庭的語言氛圍,終於有一天女兒說,“你們剛纔在說什麼,我都聽懂了”。

  夫妻倆在家裏的休閒時間從不看電視,不用Pad,而是閱讀和工作。女兒因此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英文書和中文書的閱讀量都很大。這種休閒時間的學習積累起來,結果可想而知。

  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曾聯合發起“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爲2.27小時。如果一個人利用平均每天2小時休閒時間做同一件事,那麼,累積不超過14年就達到10000小時。根據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一萬小時的錘鍊從平凡人成爲世界級大師。

  文章來源 | 轉自“藍橡樹”微信公衆號(內容整編自萬瑋校長講稿)

  作   者 | 萬瑋 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校長

  微信編輯 | 魏夢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