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有幾個誤區:

第一個,江東是孫堅的;

第二個,孫堅有自己的地盤幹嘛要聽袁術的。

第三,荊州一直是劉表的。

討伐董卓之前,孫堅是長沙太守,並沒有割據江東。

第一,孫堅與劉表以及荊州。看到有些朋友回答說孫堅從劉表的地盤上借道,這其實是個誤區,孫堅在討伐董卓之前是長沙太守,也就是在荊州,然後孫堅北上殺了荊州刺史王睿,朝廷才派劉表來接手荊州。孫堅走了,劉表來了,是這個關係。

第二,孫堅與袁術。然後呢,也是因為董卓,所以袁術才逃到魯陽,而此時又是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咨,南陽才落入袁術手中。孫堅一路北上,兵越來越多,但是地盤卻沒有了,必須有人給他糧草才行。孫堅討伐董卓時就是袁術提供糧草。袁術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這時豫州才是孫堅的地盤,不過是名義上。下面這個圖也不太對,湊合看吧。此時孫堅是依附於袁術的,為什麼孫堅有兵,又殺了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而自己不佔據荊州呢?因為袁術是後將軍,孫堅只是長沙太守,董卓已經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孫堅實際上是沒有地盤的,孫堅有兵,袁術有權,他們是合作關係。

第三,討伐董卓之後。討伐董卓之時,只有孫堅一個人是一心一意跟董卓作戰,並且取得勝利的。別的諸侯,除了曹操因為兵少打不過董卓外,其他諸侯,像袁紹之類根本就沒有出兵。就在孫堅忙著打董卓的時候,其他人都在忙著割據。袁紹表奏周昕為豫州刺史,也就是搶孫堅的地盤,孫堅與袁術打走了周昕。孫堅攻破洛陽之後就回兵魯陽,回到了袁術的治所。有兵無糧,你能走到哪去呢?

第四,江東是什麼時候才有的。江東是孫策去開發的,孫堅死後,孫策跟袁術請求去進攻江東,帶了千把兵,加上周瑜從他叔父丹陽太守那裡借來的兵,才在江東開闢出了自己的地盤。


謝邀作答。孫堅攻打劉表是因為他們有過節在先,袁術寫信給孫堅"公取荊州,吾取翼州",孫權帶兵過江東攻打劉表不過是恰逢其時。並不屬於甘心聽從袁術驅使。書中有孫堅原話"吾自欲報仇,豈望袁術之助乎?"。孫堅和劉表結怨得從十七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開始說起。當時做為長沙太守的孫堅,自告奮勇,做為前部先鋒部隊開始進攻。來回廝殺幾場後,呂布被三英戰敗,董卓決定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正應當時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孫堅率先殺人洛陽,在宮中救火時,"殿南有五色豪光起於井中",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取得後便託疾辭歸,趕回江東,別圖大事。畢竟人多耳雜,走漏了風聲,被人告知當時的"盟主"袁紹,而後袁紹送信給劉表,讓其在荊州阻截搶奪玉璽。而孫堅行到荊州之地後被劉表圍住,幸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拚死相救,得以逃脫回江東,從此二人結怨。以至於後來攻打劉表時英年早逝。


謝邀。

董卓

孫堅升任長沙太守之後,出兵打董卓,第一件事就是把上司荊州刺史王叡殺了,因為說是王叡態度不好,而且這件事還是謠傳的,他沒親身經歷。

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這件事的後果很嚴重,就是荊州大亂,江南宗賊熾盛,然後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把孫堅的地盤給端了,貝羽為華容長,各處都犯上作亂。於是朝廷派了劉表任荊州刺史,單騎入荊州,劉表聯合宗族蒯家蔡家等平定宗賊之亂,統治荊州。孫堅殺王叡的後果就是打董卓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地盤沒了。

袁術

大軍繼續北上到了南陽,孫堅把南陽太守張咨給殺了,因為他沒提供軍糧,其實孫堅和張咨是平級的,此時荊州各地因為王叡死了,劉表沒有勢力,因此各地呈現事實上的獨立狀態,張咨不給軍糧也可以理解,而且本人也是討董一員,但是就這樣被孫堅殺了。

獻帝春秋曰:袁術表堅假中郎將。堅到南陽,移檄太守請軍糧。咨以問綱紀,綱紀曰:「堅鄰郡二千石,不應調發。」咨遂不與。——《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初,卓信任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用其所舉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將以討卓。——《三國志·董卓傳》

孫堅

張咨被殺的後果也很嚴重,就是南陽大亂,此時袁術為了避董卓為禍,逃到南陽。剛好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袁術因此佔據南陽郡。為了感謝孫堅,上表封他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而且在孫堅打董卓時提供軍糧,等孫堅回來,只能回到了袁術的地盤,一方面是袁術的籠絡,另一方面是孫堅有人沒地,因此只能依附到袁術身邊。袁術袁紹因為馬的原因結怨,袁紹就拉攏劉表牽制袁術,因此袁術就派遣孫堅打劉表,一方面長沙郡本來就是孫堅的地盤,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孫堅這邊因為連殺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因此荊州百姓自然很怨恨他,如果自己師出無名去打,自然不得人心,因此需要藉助袁術的名號,因為袁術四世三公,在全國範圍內都有這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孫堅也需要這樣的一個名頭去奪取自己原本的地盤。


孫堅只為報劉表之仇。先時孫堅得一玉璽,是傳國之璽。當年卞和氏見的玉獻楚莊王。後有人持璽獻秦始皇。秦敗劉邦得璽,後王莽,又劉秀至後代。孫堅手下從枯井中得一女屍胸前有鎖囊,打開為王璽。孫堅得璽想回江東,被內奸告袁紹。被袁紹阻攔要璽。孫堅不與而走,哀紹要寫信給劉表阻攔。孫堅與劉表發生爭戰回到東吳,仇作下。

袁術缺馬向他兄袁紹要,袁紹不給。袁術向劉表要糧也不給。給孫堅通信要借孫堅之手除劉表,以報仇。孫堅因為前期之劉表為奪璽而有仇,袁術要報仇向其兄。孫堅信。這裡袁術為人狡詐,他的缺馬缺糧也為計,為得玉璽挑戰爭,讓孫權與劉表相攻兩敗俱傷他好坐享漁利打擊對手,自身增大。孫堅信一出而戰死。


東漢末年,孫堅依靠平叛有功,被封為長沙太守。但孫堅是個有著很大野心的人,他不滿足於現有封地,時刻想著擴充實力擴大地盤,以期和諸侯逐鹿中原,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等待時機。

而在司空袁逢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紹和袁術爭奪地盤之時,孫堅看到了機會,加入了袁術陣營,期望借著袁術的庇護,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而此時劉表則加入了袁紹一方,並在袁紹的支持下佔領了荊州。荊州本來就被袁術看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被劉表佔領讓袁術很不爽,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只是苦於當時正在討伐董卓,只能暫忍一時。

等到討伐董卓結束後,袁術終於騰出手來,可以收拾劉表了。於是,袁術派戰神孫堅出戰,想一舉蕩平荊州,把自己的地盤拿回來。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地區,北過江可攻宛洛,東順江可取江東,西逆流可進益州,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袁術命令孫堅攻打荊州,他之所以那麼痛快就答應,是因為對荊州孫堅其實早已垂涎已久,早就想攻佔荊作為自己謀取霸業的根基,無奈苦於實力不足,現在有了袁術的命令和支持,對孫堅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的一塊大餡餅,於是順水推舟,打著袁術的旗號,為自己打地盤,何樂而不為!

無奈,天不遂人願,孫堅在攻打荊州時被劉表部將黃祖暗箭射死,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孫堅雖是英雄,但也是虎落平陽的時候啊。那時候孫堅力量弱小,又沒有根據地,沒有辦法不得不寄人籬下,投靠袁術。在人家袁術的手下肯定得聽人家袁術的。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自然要去,孫策原來就是長長沙的太守,現在長沙在劉表的手中,孫堅也想把長沙拿回來。這和袁術的想法應該是不謀而合了,袁術更想壯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孫堅才會心甘情願去打就表。那知自己運氣不佳,中了埋伏,被亂箭穿心而死,時也,命也


孫堅和劉表沒什麼矛盾,主要是孫堅和袁術是盟友,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後,袁術便給他在朝廷申請了豫州太守的位置。

當時十八路諸侯都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名義聚集在一起的,孫堅也是,後來他以為袁術也和他一樣是為了恢復漢室天下,但是沒想到袁術拉攏了公孫瓚,袁紹拉攏了劉表,當時就為了一時之間的鬥氣一決高下,所以孫堅成為了犧牲品。


人物對象這裡有點錯誤,孫堅應該和劉表調換一下。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在三國裡面顯得是格外的突出,孫堅駐江東以長江天險為界,劉表駐荊州民富國強。兩家可謂是死對頭老冤家一直都是處於戰爭狀態。劉表性格懦弱,膽小怕事,左右逢源。孫堅剛正不阿,正義之氣。在曹操共招諸侯伐董卓失敗後,孫堅退回江東因為為了節約路程,但是處於兵多糧少的情況,傷病員又多,孫堅不得不向劉表請言過荊州。劉表聽信袁術,小人讒言。使用奸計中途截殺孫堅,江東軍大敗,孫堅戰死長江。歸根結底,就是利益的趨勢,自此之後江東軍元氣大傷,孫策率領殘部投靠袁術


謝謝邀請。這個很簡單的,孫堅時乃長沙太守也是一路諸侯,並沒有聽從袁術驅使的意思。當時袁術有言「公取荊州,吾取翼州」但孫堅並未答應,只是恰逢其會罷了→_→→_→主要原因是孫堅劉表有仇!當時18路諸侯征討董卓時,孫堅的到傳國玉璽,歸途中被劉表所阻,若非程普、黃蓋當時孫堅就掛了!這仇就結大了!!!所以說攻取荊州是孫堅是很拼的,結果就真的沒命了→_→細節就不表了!!!


最起碼不怕他偷襲自己後方,三國十八諸侯偷襲同盟後方很致命,官渡勝利曹操第一事情就打偷襲許都劉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