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4月6日訊(記者 吳志明 文/圖)市民對泉州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輪車並不陌生,假如讓你對現在的人力三輪車進行改造,你希望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近日,泉州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聯合泉州市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人力三輪車形象提升研究與設計,打造新款古城三輪車,探討人力三輪車如何更好地結合泉州慢行系統,服務於泉州人們生活及古城文化旅遊。清明小長假期間,此次研究與設計的成果——三輛全新的人力三輪車亮相西街肅清門廣場展廳。

  紅白相間的三輪車

  全新設計引來圍觀

  在西街肅清門廣場大店鋪展廳裏,記者見到了這三款人力三輪車。進門後首先看到的是一輛極具視覺衝擊的車輛,橘紅色車廂,白色圍欄;第二輛則是純黑,古樸而不失時尚,兩款都是吸納新式流線型自行車,在還原邊三輪的基本特質之餘,增添極具時代感新造型,給人以全新的視覺衝擊——新車型、藤編坐椅、車廂圓孔鏤空、摺疊或三角雨棚等。最裏面的一輛則是藍色車廂,黑色圍欄,採用老款老品牌——鳳凰牌自行車加工而成,在保留原有邊三輪的特色外,新增現代時尚創新的視覺設計——雨棚、摺疊坐椅、網狀鏤空車廂等。記者注意到,三輛三輪車的前後都貼着標誌,圖形設計上融入了古城元素,擁有兩個主題設計概念,分別是刺桐花和鯉魚,有着濃厚泉州色彩和印記。

  藍色車廂的三輪車

  “三輛邊三輪在傳統人力車上增加了電動助力,有的可以續航助力5公里,有的則可以達到15公里,我們把原有的純電動系統改爲助力系統,限速20公里每小時,一旦超過20公里便不再助力。”泉州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蔡舒翔老師介紹,三輪車重量都在80公斤左右,載重量200公斤,他們將傳統三輪車的坐椅木板更換成pvc藤條靠背及戶外椅墊,增強市民乘坐舒適度,將木底板更換爲防滑鋁板,防止腐蝕,延長使用壽命,減輕車身重量,同時有的三輪車前排坐椅使用合頁翻轉的方式,方便後排乘客上下車。

  記者注意到,來現場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不少市民都對這些新穎的三輪車稱讚不已。市民李先生表示,這些三輪車看起來“高大上”,如果真正行駛在古城泉州的馬路上,一定可以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黑色款的三輪車

  延續傳承三輪車文化

  蔡舒翔老師介紹,泉州古城人力三輪車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隨社會變遷和交通工具多樣化,“邊三輪”逐漸淪入邊緣境地。但在泉州古城文化街巷弄堂裏,它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樣式獨樹一幟,是泉州市民珍貴的記憶念想。

  爲配合泉州“城市雙修”規劃發展工作的需要,結合泉州中心城區“公交+慢行系統”的交通提升重要指導精神,實現“多彩交通、多元文化”的泉州特色,泉州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聯合泉州市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人力三輪車形象提升研究和設計,打造新款古城三輪車,探討人力三輪車如何更好地結合泉州慢行系統,服務於泉州人們生活及古城文化旅遊。

  “我們團隊總共13人,從去年暑假開始着手設計,先是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前期調研、討論,去年12月開始進行加工製作,並反覆修改,於是有了現在的三輛三輪車。”蔡舒翔說。

  “人們對三輪車車伕存在一種偏見,認爲他們文化程度低,素質差,傳統三輪車拉低城市顏值,這種城市文化的沒落,讓很多老泉州人惋惜。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三輪車這種泉州特色文化以新的姿態獲得延續和傳承。”蔡舒翔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吸納廣大市民的意見,對原有設計進行完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