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位自媒體寫了一篇文章----《人為什麼要努力》,他說:當你結婚了,不和父母住一起,面臨買房的壓力,當你每月還完房貸後,估計只夠家庭生活,有了娃之後,你更體會到了父母當年的艱辛,你想好好愛愛父母,而你從來沒語言表達過愛,付出物質和行動是你傳遞愛的手段。你也常問父母,反正你們也退休了,多出去玩玩啊!父母總是跟你說:哎呀,老胳膊老腿不愛動啦!怕出去沒醫院,慢性病加重不好治了啊!有一日,你開車帶父母去了郊區的一個度假村住了一夜,突然,你會發現,原來看似古板的父親也是那麼愛用手機拍景色啊!母親很興奮的在脫了鞋光著腳踩著冬日裡的室外溫泉。你突然明白了,原來父母也這麼愛出去玩,這麼愛跟著你和寶寶一起玩,之前說的各種擔心只是一個借口,一個怕你費錢費精力的借口......再抬眼算算,你根本做不到每周回家看看父母,在父母有限的時間裡,也許只能在見到父母幾十面而已,再想想你自己。。。

的確,生而不易,人生不易,古人云:三十而立,當正當年到三十的我們,卻該怎樣面對我們的生活,面對中國瘋狂長了二十年的房價,面對自己正在成長需要更好物質條件的孩子,還有那為了你操老一輩年邁的父母,其實你很累,但每天都被生活的壓力推著您往前跑,你可能在奔跑的過程中已經忘了曾經您年少時的愛好還有那您所謂的情懷,你每天的努力只是為了讓他們過得更好,然而卻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自己的身體,突然一天,單位體檢,醫生突然告訴你:甲狀腺有點問題或者乳腺有點問題(這目前是醫院年輕人體檢檢驗出最多的疾病,發病原因現在還沒有統計學定論,但和如今高強度城市生活壓力有所關係),讓你去相關科室確診一下,當你得到醫生肯定的回答時,天都快塌了,然而你卻擦乾眼淚故作堅強..........

生活無論怎樣對待我們,我們都要活著,對,我們要堅強的活著,我們要有儀式感的活著....

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生活也是一樣,生活有不易的一面,也有讓你幸福的一面,我們應該讓生活變得有儀式感,哪怕是每周末自己給自己或者心愛的的人做一份你在微博上新學做的早餐,或者在周末開車帶老人孩子去露營,也可以自己用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實現兒少時的一些情懷。

當你慢慢嘗試著讓生活變得有儀式感後,你會慢慢發現,你會越來越滿足,您在心裡會越來越幸福,因為這些生活中小小的儀式是你內心自願想去做的事,而不是你的上級讓你去做或者你迫不得已去做的事,所以你在做這些您想做的事的時候你會興奮,您會為明天的露營睡不著覺,你會為即將完成您心中的情懷而整日面帶微笑......

生活的儀式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味劑,它是我們繁忙、枯燥、充滿壓力的工作後的一次獎勵,也是你每日辛勤生活的短暫終點,它也是你生活中的一些小的目標,也是人生路途中的短暫停留,讓你保持好奇心,讓你能繼續對生活充滿激情,也可以為接下來的生活儲備力量,讓你對你的生活保持新鮮感,讓你能在枯燥的工作中能夠繼續堅持,並積極向上。

記得郝雲有首歌----《活著》,每當歌詞中唱到:我那可憐的吉普車,很久沒爬山也沒過河,它在這個城市裡過得很壓抑,雖然它什麼都沒說,我知道它很難過,我悄悄的許下願望帶它去蒙古國.......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為何生活總是這樣,難道說我的理想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光,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需生活因該這樣,難道說六十歲後再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

朋友,不要讓你的生活繼續無味下去,兄弟,找個合適的時間來一場說著就走的旅行,不要在乎目的地,哪怕是幾十公里外的荒野,這是種自我的生活狀態,是證明你還為你自己活著,姐妹放下你手裡煩心工作,約上你的好姐妹去吃頓火鍋或者你最愛的一家餐廳,吃飯不是目的,而是互相的傾述與鼓勵,有些時候把生活中的煩心事傾述給想聽你傾述的人,你會發現人生中你覺得過不去的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艱難。

保持對生活的好奇,保持飢餓感,不斷的去探尋這未知的世界,不斷學習,勇往向前,不要讓工作左右你的一生,人生有的時候還是要把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不要為了工作累垮了身體。

世界很大,我們很渺小,但我們自己的人生並不平凡,做自己的國王,把生活交給自己,跟隨自己內心方向,去尋找那屬於你的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你可能不再聽那些時髦的流行音樂,不再喜歡那些傷感的情歌,不知不覺好多人都慢慢喜歡上了朴樹、許巍,因為在他們的歌中你會發現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就如《藍蓮花》中那句---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只有的嚮往,唱碎了多少渴望自由人的內心,也許當你聽到《平凡之路》之時,幻想著自己開著車跨過山和大海,幻想著遠方,我們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都想和自己的好哥們、好姐妹自駕在318或者獨庫公路上,吹著兒時的牛逼,說起那有著共同回憶的往事,你說著那時的我,我也說著那時的你,聽著平凡之路,讓自己人生並不平凡......

關注微信公眾住培那些事,傾聽更多我們的聲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