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有什麼講究?老祖宗留下一句俗語,有道理嗎?

  因爲生活和工作的變動,許多人都會搬家,從住了幾年甚至數十年的地方遷到嶄新的住所。關於搬家古人有一定的講究,例如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進行搬遷,在到了新居之後要宴請親朋好友,讓新家人氣更旺一些等等。

  而充滿智慧的古人還將一些講究總結成了相關的俗語。今天我們便來講述一句老祖宗留下的搬家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

  這句俗語很容易理解,意思是搬家由遠有近,較近的搬家,人們往往會因此窮上幾天。對於遠距離的搬家,人們可能會窮上幾年。這裏的三天與三年的“三”並非指確切的時間,而是代指很多。不論是近是遠,搬家似乎都會令人變窮,這是爲何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近距離搬家,在古代,馬車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馬匹不僅速度較快,載重能力也是極強,可是馬車並不是家家都有的,搬家時家中物品衆多,人們爲了儘快的完成搬家大多會租用他人馬車,如此一來就會產生一筆租賃費用。

  其本質與當今社會的搬家公司類似,只不過現今的搬家公司更注重服務質量,會幫我們完成一系列的搬家事情。但同樣的也需要花費一筆錢財。所以不論古今,近距離的搬家都會花費一筆錢財。

  除了搬家所用的費用,人們在入住新的房子後,以往破舊的物品大多會丟棄換新,並且在喬遷完成後,按照風俗習慣,搬家的主人還要宴請好友,來慶祝搬家順利完成,這樣又會有一些開支。這幾筆開支雖說都不大,但足以讓人們在搬家後的幾天變得手頭緊張。

  如果說近距離搬遷的費用只是令人手頭緊張的話,遠距離的搬家產生的費用可謂令人傷筋動骨了。首先遠距離的搬家,我們無法將原來家中的衆多物品統統搬走,這樣費用太大,並且在路上物品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證。

  更不要說在古代,單單人們的遠距離出行就要十天半個月,期間路途勞頓、令人身心疲憊,假若再帶上衆多傢俱物品,難免在路上會出現意外事故。

  在遠距離搬家時,更多的人選擇僅攜帶一些必要物品,其餘的全部到新家後重新置辦。這樣一來產生的費用不再是一個小數目,並且因爲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一切事情都要從頭開始,尤其是商人,他們所經營的口碑與老顧客都會隨着搬遷消失,重新做生意處處都需要一定的打點開銷,所以纔會有了遠搬窮三年的說法。

  事實上,人們對於家鄉總是有着深深的眷戀,除了重大變動,人們大多不願意遠距離搬家。只有在非搬不可的情況下例如官員官職調動、工作變化等,人們纔會到一個地方重新開始。關於這句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大家認爲有沒有道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