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品质的得升来到十行位,华严第二饶益行,于一切智,心无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于无余涅盘。不退转就一直进步,一直到止于至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止于至善,乃至进入到无余涅盘。

  从文字上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最高吗?为什么有无余涅盘呢?华严宗普贤乘一直指导我们,不是叫我们入无余涅盘,而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当中有什么问题?在读经的时候就要看到这里,到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终点,还是无余涅盘为终点?

  这个地方的无余涅盘,跟阿罗汉的无余涅盘不一样,阿罗汉有有余涅盘跟无余涅盘两种,那是阿罗汉。要从前面所讲的来了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叫止于至善,在普贤乘的定义里,止于至善不是剧终结束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生命止于至善,应该圆满的讲是止于至善的生活。还要活,还要活下去,止于至善的生活是个什么样的生活?止于至善的生命是个什么样的生命,这个就很重要了。

  要探讨的是,止于至善的生命是个恒动的生命,是个永恒的生命,他的生活是光明的、是灿烂的。从这个定义再讲过来,那么止于至善的生活就是带领众生一直往上提升的,这样的人生。

  无余涅盘就是没有剩下的那个生活境界,所有的众生通通到达止于至善,没有一个众生不度的,这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没有那一种众生有烦恼颠倒的,因为通通已经度去了。

  自己已经到达top,智正觉世间,百分之一百的。众生也通通top,都是百分之一百的。再来就是器世间圆满,自然生态平衡的,四时风调雨顺的,不会大雪灾、不会大水灾、也不会旱灾,偶尔热一点冷一点,不要紧,这样才有变化、才会有落叶,才会有新芽、才会开花,花开、花谢,这个生命是这样才美丽。

  无余涅盘是指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所有的众生也通通圆满,世间也很圆满,通通圆满,一直到那个时候,生命还是一样继续往前进,还是存在的,不会入无余涅盘。无余涅盘以后生命,不是枯萎了,它是永恒的,因为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后,就是永恒的,是恒动的生命的本质,而且他的人生、他的生活是光明灿烂的,到无余涅盘以后通通都在那个境界里,那才是最高的境界,不要被语言文字给骗了。

  在十行的二行位,为什么讲到这里来?这是等觉妙觉以后的,他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就不退。饶益行的行者,还有他所度化的众生、诸魔、天女,在还没有度化之前叫魔女,已度以后就叫天女,语言有这两方面的意义,经典上谈的这个部份,叫理事圆融,理事无碍,一定要讲理,再讲事。一个人最高的境界是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就不讲理,光讲事。

  梦参老和尚讲经的时候,喜欢引用济公传,就是事事无碍,直接就事情对事情讲。直接事情对事情讲,就变故事了,理如果不懂,就搭不上事修就有问题。就要像他讲的,华严三品,每天很虔诚的念,念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他六十九岁离开一直到现在九十四岁,天天都念,十个法门。他每天两点多起来,地藏经一定念,十大愿王、普门品、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还有三个密法要修。功课做到八点结束了,八点以后的时间是大家的。下午睡个午觉起来又开始了,有时候连午觉都没得睡,要长期的下来,老人家九十几岁了,身上所散发的都是事事无碍法界。

  我们都还不行,在忙当中能不能坚持下来?事修有障碍。事修是技术面,但是假如工程面理上能通达,观念去做调整跟整合,那就快了。问题是因为观念一调,常常又意志力不够,聪明的人意志力不够,但是必须要坚持下去,怎么坚持?事修,事修一定要有,因为它是基本的福报,那善根就看你如何用心。

  现在假如一直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更糟糕,就是是非计较,三餐不继。可是要知道,真的三餐不继的人,他的生活空间、生命空间是很大的,是最好修行的。是非计较、争执对错的那个人,生命空间是很窄的,几乎没有生命空间的,这种人不能修行,因为没有生命空间,转不过来。

  生命空间越大的人他越好修,古人讲的有善根,就是他生命空间很大,没有善根的人是没有生命空间的,遇到一件事情就转不过来。越是会计较的人越难转,自己永远都对,越没有生命空间。

  不要计较,不要对错,放下,为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对,我错,我接受你的,马上空间就出来了。把那个生命空间调出来,就有善根了;生命空间调不出来,肯定没有善根,慢慢去看看。

  把心理的空间腾出来,最好的方法就不计较,不用大脑,你说我做。不伤脑筋,生命空间全跑出来了。用大脑,一计较正念没了,生命空间就不见了。

  用正念填满自己的生命空间,不计较,生命空间都出来了。只要自己的法门带进来,六字或十六洪名也好,带进来一直持诵,让它填满自己的生命空间,悠游自在,世界多美!(海云师演十行,圆明撮心要Ⅲ2-14)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深广浩瀚,解码增慧添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