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公佈了第46屆PVSC光伏專家大會,業內最高獎項“William R. Cherry光伏榮譽獎”授予了漢能科學家Harry Atwater教授。

李河君:漢能再獲大獎,業內最高獎項授予漢能科學家 財經 第1張

漢能科學家能夠得到業內最高獎項並不意外,從水電發展開始,李河君就持續關注新能源。2006年,李河君當選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後,將目光轉向了光伏行業。

李河君決定進入光伏領域之日時,他就決定了對光伏技術的巨大投入,革新太陽能薄膜技術,實現萬物發電時代,這也造就了今日漢能技術的輝煌。

逆流而行,選擇薄膜太陽能

2009年,李河君投入幾乎全部身家的100億,殺入光伏領域。當時他沒有選擇市場佔有率搞到90%的晶硅,堅持選擇極為小眾的薄膜太陽能。

“別人不要的,正是我們的機會。”

李河君的直覺沒有錯。漢能進入市場的第三年,光伏行業進入調整期。潛伏已久的漢能,迅速出手,陸續收購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德國Solibro及AltaDevices這四家當時擁有全球最先進技術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完成收購後,漢能先後在北京、美國硅谷、德國、瑞典等地建立了8個研發中心,通過建立起全球協同創新機制,完成收購、整合與再次創新。

如今,漢能累計申請一萬多件專利,授權專利超過2100件。多項專利背後,是漢能穩扎穩打的實幹精神和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

如今,漢能不僅在薄膜太陽能技術上領先全球,薄膜產線核心裝備領域也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具備GW級的高端裝備年度交付能力。

從技術到裝備上的創新,讓漢能在開拓清潔能源市場的同時,吸引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國際巨頭。

長久耐心,得到國際巨頭認可

對創新的堅持和對技術的持續打磨,讓專注打磨的漢能等來了行業爆發的風口。

2014年,原本不被看好的薄膜太陽能迎來暖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向美國政府建議,研究薄膜這種“面向未來”的技術,歐盟隨即提出SHARC 25計劃。而在我國,漢能已領跑多時。

漢能CIGS及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高達21%及31.6%,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均為全球第一。此外,漢能在銅銦鎵硒、砷化鎵等技術的研發效率、量產效率取得重要突破,佔據五項世界紀錄。

2016年以來,宜家、奧迪、波音到NASA,從家居到航天航空領域,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紛紛選擇與漢能聯手。

數據顯示,未來5-6年,分佈式發電及“移動能源+”產品的全球累計潛在市場規模超過35萬億元人民幣。在我國,這兩大市場潛在規模將達10萬億元。

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革新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移動能源領域。而此時的漢能,不僅擁有全球第一的轉化率和專利技術,還擁有漢牆、漢瓦、漢傘、漢包等多項新能源應用產品。

此前,多位領導專家在漢能北京總部駐足。漢能展品館內有近50米長的專利牆,掛滿專利。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是漢能堅持做薄膜,全國乃至全球的薄膜技術很難做到今天。

如今,李河君看似不可能的決定,為漢能鋪就出一條移動能源時代的光明前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