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研究的主體分為三大類,個體、羣體和組織系統,分別研究三大要素才能獲得更為全面的組織行為的理解。

Ⅱ個體行為的的基礎


一、能力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與我們在學校中所受到的教育想法,事實上,人們生來並不平等。我們中的很多人在能力的正態分佈曲線上偏離了中數。不管你有多麼強烈的動機想成為J.K羅琳那樣偉大的作家,貝多芬那樣偉大的作曲家,米開朗基羅那樣的藝術家,在現實中其實是不太可能實現的。這裡說的能力是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可能性極低。

當然,能力的不平等並不意味著一些人先天就不如另一些人,應該認為每個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強項,都有弱項,看過一本有趣的書叫做《平均數的終結》,主要說的就是人的能力分佈都是不平均的,鋸齒狀的,更多的要考慮個體概念,而非考慮平均數概念。

如果把能力作為一個專業術語解釋,他指的是個體能夠完成工作中各項任務的可能性。踏實對個體現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種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分為心理能力和體質能力兩大類。


(一)心理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ies)即從事那些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等心理活動所需要的能力。

  • 不同的工作要求員工運用不同的心理能力。一項工作,從信息加工要求的角度來看,越是複雜,成功完成此項工作所必需的總體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就越高。
  • 聰明人會更快掌握所要從事的工作,更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更善於提出改善的解決方案。
  • 招聘過程廣泛應用的Wonderlic Personnel Test測試,能夠提供反映求職者智力水平的有效信息。
  • 智力因素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幾乎毫無關係。

過去15年裏,研究者開始把智力的意義擴展到了心理能力之外,他們認為把智力分為四個亞成分更好的理解他:

(二)體質能力(physical abilities)對於技能要求較少而規劃化程度要求較高的工作而言更重要。


二、傳記特點

當個體進入組織時,他們多少有點像別人用過的二手車,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跑的路程短,還被人精心照料,另一些跑過各種各樣的路,而且磨損嚴重。傳記特點就是那些刻在你生命的那些。


三、學習(learning)

所有複雜的行為都是習得的。如果我們想解釋和預測行為,就要了解人們是如何學習的。

外行人會說:「那是我們在學校裏所從事的活動」,但是心理學家對學習的定義顯然要寬泛的多。事實上,學習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一個普遍被接受的定義是:在經驗的作用下發生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改變。關於學習的定義還有三點澄清:

  • 學習包含著變化。

人們可以學會好的行為,也可以學會不好的行為。

  • 這種變化應該是相對持久的。

暫時的變化可能僅僅是一時興起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學習的結果。

  • 學習必須包含某種類型的經驗。

這些經驗可以通過直接方式得到,如觀察或實踐,也可以通過間接方式得到,如閱讀。

對學習最為關鍵的檢驗依然是:何種經驗是否導致了相對持久的行為變化?如果「是」,我們就可以說學習發生了。

(一)三種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巴普洛夫實驗,從根本上說,條件反射的學習指的是,建立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之間的聯繫。運用經典條件反射可以解釋,為什麼聖誕歌曲總能勾起人們對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因為這些歌曲與聖誕節的愉快心情聯繫在一起了,因為產生了美好的會議和歡樂情緒。在組織情景中,也同樣能看到經典條件反射的例子。

經典條件反射是被動的。由於時間的發生而使我們以某種特定的方式進行反應。然而大多數的行為,尤其是個體在組織中的行為都是複雜的,都是主動出現的,而不是被誘導出來的。比如,員工準時上班,遇到困難找老闆求助,在無人監督時消極怠工等。想要了解這一行為,還應該瞭解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知識。

2.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認為,行為是結果的函數。通過學習,個體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而逃避他們不想要的東西,操作性行為指的是主動的或習得的行為。該行為結果是否得到強化影響著這一行為重複的可能性。

3.社會學習理論

個體不僅通過直接經驗進行學習,還通過觀察或者聆聽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學習。這種人為可以通過觀察和直接經驗兩種途徑進行學習的觀點,稱為社會學習理論。榜樣是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榜樣對個體影響包括四個過程:

①注意過程:只有當人們認識並注意到榜樣的重要特點時,才會向榜樣學習。

②保持過程:榜樣的影響取決於當榜樣不在真正出現時,個體對榜樣活動的記憶程度。③動力複製過程:個體通過觀察榜樣而看到一種新行為後,觀察必須要把「看的過程」轉化為「做的過程」。④強化過程:如果提供了積極的誘因或獎勵,將會激發個體從事榜樣行為。

(二)行為塑造

管理者常常需要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個體的學習,塑造個體的行為,這一過程稱為行為塑造(shaping behavior)。

1.行為塑造的方法

  • 積極強化
  • 消極強化
  • 懲罰
  • 忽視

2.強化程序

3.組織行為學校正(OB mod)

埃默裏空運公司對於搬運工的研究案例。


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習得的

正論

人最初如一張白紙,由環境塑造。大量的社會化機制之所以存在,原因是我們相信行為是可以習得的。

父母角色

教育的重要性工作培訓獎勵的操縱

反論

儘管人可以學習,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進化論在人類行為的塑造中扮演的角色。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從出生之後基本上就很難改變,我們帶著與生俱來的特質來到地球,這些特質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磨合與適應,他塑造並限制著我們的行為。

所有有生命的物種都是有特定的基因組合「設計」出來。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哪些設計錯誤的基因組合被排除。以人為例,很多有助於早起智人祖先存活的特點保留到今天,並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

情緒

迴避冒險形成刻板印象男性的競爭

這裡的進化心理學反對的是:只要經過培訓或者受到獎勵,就不會受任何限制改變自己的行為。並不是說不能通過學習或者展現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指的是,自然界已經預置了一些活動方式,以及在特定環境中以特定方式進行互動的規則。所以在組織情景總,人的行為方式並不是完全對自己或者僱主有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