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所要講的疾病,它的死亡率在男性惡性腫瘤排名第三,女性排名第二,它就是胃癌。作所周知,我國是胃癌大國,全球約有一半胃癌患者在我國。那麼說到胃癌,到底有哪些危險因素值得我們注意呢?

  除了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病毒也是致癌誘因

  我們知道,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密切相關,但是今天要說到的胃癌,它的並不是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產生的,而由於另一種病毒。它在我們小時候就會感染到以後長期潛伏在我們的淋巴組織中。我們最開始認識它是因爲兒童的淋巴瘤和鼻咽癌。但是在隨後的研究中發現它的與癌症的發生相關。

  它的感染率很高,隱蔽性很強,並且感染覆蓋非常廣泛,不同人種、年齡、地區都有可能。有研究報道90%-98%的人都感染了這種病毒,遠遠高於幽門螺旋桿菌的60%,它就是EB病毒。但是在這90%的人中只有1%的人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兩類人是胃癌高危人羣,長期貧血需要小心

  雖然不痛不癢也不明顯,但是在臨牀上統計發現,約有50%的胃癌病人都患有貧血的症狀。這是因爲腫瘤的細胞在脫落的過程中會造成胃部出血從而導致身體的血液損失,嚴重時會表現爲嘔血。同時患有胃癌的病人由於對於鐵、葉酸、維生素B12的吸收減弱造成身體貧血。所以對於兩類貧血的人可能與胃癌相關,一個是中老年的男性,還有一個就是長期貧血的女性。這兩種都屬於胃癌的高發人羣。

  出現胃不舒服的時候,及時看醫生

  我們胃部的上半部是胃癌發生的最危險的部位之一。像我們的胃的入口,也就是賁門,是因爲這個部位是食物進入胃的關口會受到食物的摩擦,並且也容易受到反流的侵蝕,並且如果這個部位發生了胃癌,可能就會需要對胃進行全部切除。所以平時生活中如果有胃部不舒服的症狀,並且總是不能消除,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因爲害怕做胃鏡而錯過了早期的檢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