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8日訊(記者 曾強) 徽商銀行在2018年資產規模一舉突破萬億大關的同時,愈加捉襟見肘的資本金讓其迴歸A股變得更加緊迫。

  近日,徽商銀行公佈2018年度業績公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該行資產總額達10505.06億元,同比增長15.68%;資本充足率爲11.65%,較上年下降0.54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8.37%,較上年下降0.11個百分點。

  2018年末,自2015年開啓A+H計劃後,曾按下兩次申請暫停鍵的徽商銀行決定再次重啓A股上市。然而就目前來看,該行能否在面臨大股東與董事會內鬥、H股公衆持股量過低逼近停牌線、內控頻頻失守致罰單不斷的情況下成功衝擊A股,仍然是個未知數。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上述問題向徽商銀行發送採訪函,對方表示無法回覆。

  資本金連續六年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徽商銀行成立於1997年,是我國首家由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成立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安徽省合肥市。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從此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主要財務指標每年均保持雙位數增長。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大關,爲10505.06億元,同比增長15.68%;實現營業收入269.51億元,同比增長19.74%;淨利潤87.47億元,同比增長14.87%。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徽商銀行在近年來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資本消耗速度也在加快,導致該行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呈現連年下滑態勢。

  經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2013年至2018年,徽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5.19%、13.41%、13.25%、12.99%、12.19%、11.6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2.6%、11.5%、9.8%、8.79%、8.48%、8.37%。這意味着該行資本金已連續六年承壓,且壓力在不斷加大。

  另據銀保監會發布2018年銀行業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中顯示,2018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爲14.20%;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03%。

  很明顯,徽商銀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遠低於全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坎坷上市路

  愈加捉襟見肘的資本金讓徽商銀行對迴歸A股的渴求更加強烈,而現實是該行的A股IPO征程可謂一路坎坷。

  2018年12月30日,徽商銀行披露了建議A股發行的議案。徽商銀行在議案中表示,該行在成功實現H股上市之後,爲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實現全體股東所持股票的流動性,擬登陸上交所,發行不超過15億A股。

  事實上,早在2015年5月,在港上市第二年的徽商銀行便決定衝擊A股,成爲首家亮出“A+H”上市意圖的上市城商行。當年遞交的IPO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該行擬登陸上交所,發行不超過12.28億股A股。中途由於更換審計機構,徽商銀行於2017年3月提出了中止A股發行審查的申請。9個月後的2017年12月,徽商銀行重回IPO排隊隊伍,但令人咋舌的是,僅1個多月後,該行再度中止IPO申請。

  對此,徽商銀行發佈公告稱,鑑於該行仍需就相關法律法規及中國證監會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項與個別董事和股東進一步協商,經與該銀行A股發行申請相關中介機構的審慎研究,並經董事會審議通過,決定撤回A股發行申請。

  徽商銀行兩次按下A股IPO暫停鍵的背後實際是該行第一大股東上海中靜(實業)集團及關聯企業(下稱“中靜系”)與董事會內鬥的結果,包括中靜集團董事長高央在內的一些董事拒絕在徽商銀行A股上市申報材料上簽字。

  高央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靜與徽商銀行董事會沒有分歧,只是與其董事長李宏鳴、董祕有分歧,徽商銀行重啓IPO必將在原董事長辭任之後。

  如今從徽商銀行兩次重啓IPO的時間節點來看,都與其高管層變動有着密切關係。2017年12月,徽商銀行原董事長李宏鳴辭職,由行長吳學民接任;2018年8月,該行董事會通過決議,委任原監事長張仁付爲該行行長,同時提名張仁付爲該行第三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隨後,徽商銀行啓動新一屆董監事會換屆選舉,並公佈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的第四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

  大股東與董事會鬥法惡果顯現

  大股東與董事會鬥法帶來的惡果不只是嚴重影響徽商銀行上市進程,H股公衆持股量過低逼近停牌線、內控頻頻失守致罰單不斷等問題也成爲了該行近年來的“常態”。

  由於“中靜系”通過對徽商銀行的不斷增持以爭奪控制權,迫使該行H股公衆持股量自2016年以來常年低於香港聯交所規定的25%紅線,面臨停牌風險。

  2016年5月,徽商銀行首次發公告表示,其H股公衆持股比例爲24.12%,低於港交所規定的25%紅線,原因是“中靜系”在二級市場購買該行H股所致。

  資料顯示,2016年,“中靜系”以二級市場收購和場外市場收購方式不斷增持徽商銀行H股,從而成爲該行第一大股東,累計H股數量達89741.4萬股。2016年4月末,“中靜系”增持2818.4萬股H股,合計持股比例升至9.89%;同年5月12日,“中靜系”再次以場外收購方式購入4億股H股,合計持股比例上升至13.99%;2017年年末,“中靜系”持有徽商銀行股份14.86%;截至 2018 年末,“中靜系”對徽商銀行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擴大至16.12%。

  對此,徽商銀行於近日發佈公告稱,該行 H股公衆持股量爲15.66%,已逼近港股最低公衆持股15%的停牌線。

  根據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無論何時,發行人已發行股本總額中必須至少有25%由公衆人士持有,當公衆持股量最低跌至15%以下時,港交所一般會要求發行人的證券停牌。

  除了面臨退市風險外,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徽商銀行近兩年因挪用信貸資金、掩蓋資產質量、返利吸存等違法違規行爲接到監管層18張罰單,罰沒金額達370萬元。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徽商銀行未來將如何改善H股公衆持股量及完善風控等問題與該行負責人進行溝通,對方同樣表示無法回覆。

  另據該行於近日發佈的關於H股公衆持股量的公告稱,該行正積極尋求在實際可行範圍內儘快恢復公衆持股量的解決方案,包括商請主要股東減持、擇機進行H股配售以及積極推進A股首次發行並上市項目。

  編輯:張明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