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堪稱「三絕」。

1、鄭板橋書法猶如亂石鋪街,極富個性特色。

提起鄭板橋最為有名的書法就是那副難得糊塗,主要特點是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字體隸意頗濃,兼有篆和楷;形體扁長相間,宅勢以方正為主而略有擺宕,書法章法方面猶如亂石鋪街,看似很隨便,實則縱放中有規矩,通篇有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2、繪畫成就很高,特別是蘭竹石。

其繪畫風格是豪放的大寫意,有傳他五十年不畫他物,只畫蘭竹石,是此題材極具象徵意義。可謂「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可以說是通過對蘭竹表達自己的生活理想,他的作品,把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了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他從清朝中期開始,一直影響著中國畫壇至今。

總之,繪畫方面,他畫的蘭、竹、石,代表著頑強不屈、堅忍不拔、正直磊落、虛心向上的精神品質;他的書法,更是高舉對「館閣體」、「正統」反叛的大旗,獨樹一幟。


謝謝邀請!

鄭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板橋。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板橋道人,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官至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擅畫蘭、竹、石、菊等植物,其中畫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一、書法藝術

鄭燮的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行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六分半」書,是鄭燮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對此鄭燮作如下解釋:「板橋既無涪翁(黃庭堅)之勁拔,又鄙松雪(趙孟頫)之熟滑,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之以行草。」簡言之,鄭燮就是運用行楷的筆調,以楷、隸為主,寫出似楷非楷、似隸非隸,而是融楷、草、篆、隸為一爐,而隸意較重的一種藝術風格。

鄭燮書法用筆方法多樣,線條類似他所畫的竹子,隨意賦形,另出機杼。在結體上,他意到筆到,肆意誇張,使長窄的字更加長窄,寬的更寬,斜的更斜;在謀篇布局上,則喜打破常規,推陳出新,使整幅作品大小錯落,上下左右互相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一種所謂「亂石鋪街」的藝術效果,獲得富有節奏的韻律感。

鄭燮的書法創新出現在崇尚貼學的清代書壇,開創了書法歷史革新之先河,那別具一格的六分半書的確振聾發聵,給人耳目一有特色。

鄭燮《行書論書》軸

二、繪畫藝術

鄭燮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鄭燮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燮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鄭燮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鄭燮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鄭燮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鄭燮一生只畫蘭、竹、石、菊等,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謝邀!一代奇才,八怪中姣姣!一生主畫蘭、竹、石,猶其竹,一片凝寒,淸高雅潔,竹干竹枝全書法筆法寫之,古今畫竹可謂一枝獨秀!清人因文字獄,多訪古碑、鐘鼎,作為八怪之板橋亦不外,其隸書夾雜古文字,厚拙奇異,其行書自謂東坡、黃魯直為始祖,肥瘦穿插,字多欹側,時雜一二草字以活其氣。其楷傳世較少,以歐書扎底時有小變。其詩風趣可人,濃郁的生活情調兼及救世之情!


謝謝邀請,對鄭燮的了解一點點,他是楊「八怪」」之一,擅長書法,字畫,詩詞等,眾所周知的,難得糊塗,我們所學過的,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還有一首贊竹子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只在破岩中,千磨萬擊全不怕,任爾東西南北風。等,畫有蘭,竹,菊,石等。書法也是一絕。他一生較清貧,有靠賣字畫維持生活。不好意思,獻醜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