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並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爲“基層減負年”。

  通知下發後,省委迅速召開常委會,並出臺了爲基層減負的20條具體措施,各地各部門也紛紛拿出硬招實招,精簡文件、壓縮會議、統籌規範督查檢查和考覈評比,基層幹部的包袱正在減輕。

  當前,浙江各地的減負工作進行得怎樣?基層幹部的真實工作狀態如何?他們身上還有哪些負擔待減,最期待從哪些方面除去包袱?近日,我們分赴多地親歷基層幹部的工作,聽聽他們的心聲和期盼。

  狀態:

  一天的工作包括7項內容,從早上八點半排到晚上八點半

  改變:

  白天不開會,時間用在走現場下基層上

  一名鄉鎮幹部有多忙?近日,我們跟隨義烏市後宅街道黨工委書記徐鏡躍,切身體驗了一回。

  8時25分,我們抵達街道時,徐鏡躍正在辦公樓下等候市交通局“三服務”工作組一行。之前的“三服務”活動中,後宅街道要求在後餘村與寺前村之間修建兩公里長的鄉村道路,市交通局現場踏勘後,當天前來敲定項目落地。

  “現在各種會議少了,辦事效率提高了不少。”街道黨政辦主任王瑾說。這天,徐鏡躍的工作,從8時30分一直排到20時30分,共7項內容,包括去4個村開現場會協調項目、兩項上級調研的陪同接待,外加晚上的專題會議。

  王瑾說,這是街道幹部們的工作常態,“週六是正常上班,週日也經常加班。”

  徐鏡躍每天晚上10時左右到家,睡一覺繼續上班,“不然這麼多事情根本忙不過來。”他說,市裏對鄉鎮重點考覈18項工作,包括“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文明創建、工業投資、農村有機更新、小城鎮綜合整治、基層黨建等,每個月按評分高低掛紅、黃旗,季度、年度都要排定名次,“去年我們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排名打了‘翻身仗’,從原來的最後一名變成了第二名,現在很多鄉鎮都盯着要趕超我們,不拼不行啊。”

  徐鏡躍在嶺腳村協調工作。

  9時06分,徐鏡躍趕到嶺腳村,協調村莊規劃調整及危舊房改造安置工作,街道城建辦主任、工作片主任以及村幹部都已等在村裏,他們要開個現場協調會。

  從去年開始,後宅街道倡導“無會制”:工作日白天不開會,基層問題現場解決。今年,中央提出爲基層減負後,義烏開始推行“市會鎮開、鎮會村開”,“白天不開會”便成了後宅的一項正式規定。

  “以前,很多會都是走走形式,減少這樣的會,就是給自己減負。”徐鏡躍一直在鄉鎮工作,深知“文山會海”的苦。來到後宅工作後,他要求大家把開會的時間用在走現場、下基層上,多開現場會;有需要傳達的文件精神,則通過街道幹部羣、村幹部羣進行轉發。

  會太多,曾讓基層幹部不堪重負。“上面佈置的工作有很多,以前基本都要開會落實。”王瑾說,街道共有5個會議室,各個科室搶着預訂,根本排不過來,“一天到晚都在開會,很少下基層,落實情況也無從得知,遇到檢查考覈就靠突擊整理材料。”

  如今,白天不開會,很多決策會、協調會就安排在晚上開。“今年以來,幾乎每天晚上都有會議安排,一般是18時左右開始,到21時前後結束。”王瑾說,多的時候,街道一個晚上要開4個會。

  我們蹲點當天,後宅原本安排晚上開專題會議,研究各村(小區)上半年“軍令狀”簽署工作,但市水務集團臨時要來對接“稠巖農事”項目,“專題會只能推遲,另外找一個晚上開。”徐鏡躍說。

  當天的3項協調、調研活動都在塘李片區,工作片主任傅文龍一直都在現場陪同。像他這樣的網格幹部,是鄉鎮裏最忙、最辛苦的羣體。“工作片有13個村,和這些村有關的所有事,都是我的責任範圍。”傅文龍每天清晨6時起牀,一直忙到晚上,週末基本無休。

  “最怕的是問題沒解決,領導要批評,老百姓也不滿意。”傅文龍說,按照此前的流程,網格員發現問題後解決不了,要一級級向上反映,先報給工作片主任,再找職能部門協調,職能部門報給分管領導,最後由街道主要領導決定;“報上去後,街道領導和職能部門要來調研,我們又得一次次陪同。”

  層層上報、重複調研,一個問題從發現到解決起碼要好幾天時間。“現在,基層發現問題,就讓街道領導帶着職能部門一起下去,一個來回就把問題解決掉。”徐鏡躍認爲,工作流程的再造,其實也是給幹部們減負。

  街道幹部們期盼,上級部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督查考覈和臺賬留痕,“讓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沉到基層解決實際問題。”

  狀態:

  先花半小時解決能在辦公室處理的事,然後到四個村現場辦公

  改變:

  會議集中開,讓各部門條線“搭會”部署工作

  近8時,在象山縣西周鎮政府大院,我們見到了80後鎮黨委副書記童立敏。他“蹭蹭蹭”快走上4樓,還整了整辦公室門口的去向牌。在這幢樓裏,他工作了16個年頭。

  沒和我們寒暄幾句,就有鎮幹部來商量青年幹部讀書會的方案。15分鐘後,議題剛結束,另一位幹部進來彙報儒雅洋片區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這邊交流收尾,鎮紀委負責人又來討論橫山村村監委事宜。

  這是童立敏每天的常規“開局”——先花約半小時時間,解決能在辦公室處理的事。當天,他還負責一件重要事項——會議統籌。4月4日,西周鎮召開政法信訪暨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他詳細詢問各部門條線是否要“搭會”部署工作。

  “鎮裏嚴控會議數量、把會集中開,減少基層幹部奔波。不像以前一天三四個會,會場一進一出一天就過去了。”他告訴我們,基層幹部都怕會議多。

  處理完案頭工作,童立敏邀請我們一起下村。

  童立敏下村指導工作。

  上午8時35分,他駕車從鎮政府出發,17分鐘後到達隔溪張村。村子正興建村口景觀。童立敏看了設計圖,又看施工現場。“建築材料不要一味追求高檔,美觀實用就行。”他告訴村幹部。

  隨後,童立敏又到了西嶴鄭村和儒雅洋村。儒雅洋村是當地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其中古建築修繕是重點。在一處正在施工的古舊小樓前,村幹部介紹完情況,童立敏提出上樓看看。“裏面不大好走。”村幹部提醒。“沒關係,我們小心點。”童立敏走上小樓,一圈下來,皮鞋上已是泥斑點點。

  聽說村裏打算沿河鋪仿古石子路,童立敏立即去實地查看。“我看沒必要,原先的地磚比較新,而且石子路與周邊景觀不協調。”一番思索後,童立敏對村幹部說。村幹部點點頭,覺得有理。

  童立敏的擔子不輕,分管黨羣、政協、新農村建設、全域旅遊等工作,但同事眼中的他每天都充滿活力。趁着中午空閒,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起西周鎮:這裏有435家企業,其中52家規上企業、3家上市公司。“中央和省委爲基層減負的部署裏特別提到,對基層幹部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說到了我們的心坎裏。西周底子好,我們最希望能一門心思幹成事。”

  時間指向下午1時40分,童立敏來到傑下村。當地鄉賢賴永然計劃回鄉投資項目,童立敏叫來負責西周鎮全域旅遊規劃的設計院負責人和村幹部開現場會。村會議室裏茶沒喝幾口,他又提出到實地看看。

  45度斜坡的山路上,童立敏健步如飛,很快就把我們甩在了後面。“鎮領導對項目這麼上心,讓我很放心,也對未來充滿信心。”賴永然說。半個多小時後,基本思路談成,童立敏第一個下山,襯衫後背溼了一大塊,“當鄉鎮幹部的好處,就是不用去健身房!”他打趣說。

  下午3時,童立敏駕車返回。春風拂面,滿目翠綠,這生機勃勃的土地和剪不斷的鄉愁,成爲他十餘年來堅守鄉鎮的最大動力。“再一次釋放自己,胸中那燦爛的情感……”他調高音樂聲,享受着片刻的輕鬆。

  狀態:

  一名社區幹部有100多個微信羣,手機從早響到晚

  改變:

  解綁“指尖負擔”,上級部門也“下地幹活”

  “有時候忙起來,一聽到微信響,真恨不得砸了手機。”這是我們在多地走訪調研時,基層幹部不約而同吐露的“槽點”。一位社區幹部粗粗算了一下,他常用的一部手機裏竟然有100多個微信羣,如果不靜音,手機能從早響到晚,現在他出門時,包裏要常備一塊充電寶。

  “@所有人,今天要對所有危化企業和危化品儲存點進行排查整治,做好臺賬,收到請回復。”“今天下午區綜合執法局巡查方案轉發給你們,請務必高度重視、迅速行動,高標準做好路面保潔工作。”“請各社區在下班前上報租賃商鋪選址彙總表併發送到此羣。”……浙南某市一位社區黨委書記從進辦公室開始,手機就“叮咚叮咚”響個不停,不到半個小時,跳出了近百條信息。在她的手機裏,記者看到經濟工作羣、網格工作羣、平安羣、支部羣、某某行動工作羣等。“大約有100多個,一條線上至少有一個微信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臨時性的重點工作羣,實在太多了。”

  當天上午,這位社區黨委書記幾乎沒有離開過辦公室,採訪也是在“叮咚叮咚”的間隙中進行,忙完微信上佈置的各種任務,終於能抽空指導一個小區成立業委會。“回到家,孩子常常怪我總看手機,把眼睛都看壞了,我只能無奈地笑笑。”

  微信羣、APP等現代辦公工具爲何會成爲基層幹部“指尖上的負擔”?其背後是有的部門以屬地管理爲由,把微信當成給基層下達任務指令的“中轉站”。很多基層幹部認爲,如果遇到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上級部門需要基層配合,那就應該做好牽頭工作,別當“甩手掌櫃”,理應一起“下地幹活”。

  在浙中某市一個鄉鎮,一位負責宣傳的鄉鎮幹部,最近在微信工作羣裏收到了一個“急差”,當地有關部門要求對無證的校外培訓、早教機構進行排摸整治,查到無證機構要立刻貼上封條、停止營業。這位幹部有點懵:“我們根本沒有執法權,去哪裏要封條?”他告訴我們,前不久上級好不容易派了一名工作人員來指導工作,沒待兩個小時就走了,臨走前甩下一句話:“這個工作不是我們科室負責。”

  事實上,除了微信工作羣,名目繁多的政務APP、公衆號同樣讓基層幹部叫苦不迭。

  在浙南某區一個社區,一位網格員向我們展示了他手機裏裝的4個相同工作領域的APP,分別由各級部門開發,功能作用雷同,每一個都有GPS定位功能,要求每天巡查超過一定公里數,報送一定數量的信息,“去年一個APP要求報送20條信息,今年標準下降到了5條。”

  有的部門爲了推廣自己的APP、公衆號,通過排名等方式給基層下達指標,一位鄉鎮幹部告訴記者,前不久,他收到了某個公衆號100多個“關注”指標,爲了完成任務,他只能在家庭、同事、朋友羣裏求助,“大家都想着創新,落實到基層卻成了一種負擔。”

  好在,基層幹部的呼聲已經引起了重視。近日,桐廬縣的基層幹部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當地縣委改革辦、縣民政局等部門通過完善村(社區)工作職責准入目錄,嚴格執行准入審覈制,避免機關部門違規向下轉嫁工作職能。

  “這些措施值得點贊,希望進一步把我們從‘指尖負擔’中解綁,從而騰出手腳更好地服務羣衆。”一位基層幹部說。

  (記者 樑國瑞 李攀 翁浩浩 通訊員 陳錦青 俞莉 陳光曙)

  大家都愛看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編:侯瑋

  編輯:馮晨希

  覺得好看,點亮小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