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炸黃河橋前的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第14師團大舉侵犯華北,1個月後抵達北平,接二連三攻克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大名,直逼新鄉、鄭州。

  得中原者得天下,鄭州一失,東接武漢,西達西安,平原腹地,極有利於日本大部精銳機械化部隊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1938年2月,我抗日新八師奉第一戰區司令部之命,迅速帶兵抵達黃河南岸,布兵設防,“奉命在強敵逼近北岸之際,毅然炸燬黃河大鐵橋”,阻擊14師團入侵鄭州。

  2月的鄭州,寒風刺骨,黃河鐵橋遠遠望去,黑影瞳瞳,過橋的滿是攜家帶口由新鄉逃往鄭州的百姓,國難當頭,民不聊生,讓人看了難免心生悲慼。

  不日,又有大批傷員過橋,安陽、湯陰接連失陷。橋南師長蔣在珍將軍獲悉,土肥原賢二正以大批的坦克爲前鋒,由汲縣(今衛輝市)南下,不日就抵達黃河橋北。

  “以我穿草鞋持步槍之兵卒,迎戰日寇之坦克裝甲,豈能戰而勝之?”蔣不由一聲嘆息。

  (配圖)

  2月14日,日軍飛機先行來襲,塗着血紅太陽旗的日機如入無人之境。“不一會兒,便聽到遠處聲如巨雷。”據師部上尉作戰參謀、24歲的熊先煜回憶,“頃刻間,指揮所北側的籃球場落下3彈,鐵路對面的中國銀行被炸,煙火衝騰,泥石飛濺。”

  “百姓死傷無數,民居着火,男女老幼大呼小叫倉惶奔向田野。牛在狂奔,狗在亂竄,雞飛上房,豬撞牆倒……”

  敵機轟炸過後,抗日官兵羣情激奮,紛紛吶喊請戰,不少學生官兵還咬破指頭現場寫下抗戰血書,高喊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誓與鬼子血戰到底!

  (炸黃河示意圖)

  然而,次日,守橋官兵就收到上級通知,要求“待命炸橋”,並派來了橋樑技術官兵。

  二、黃河橋有100個孔

  晚上11時,師長部署炸橋,開始裝炸藥。

  16日凌晨,師部接到炸橋命令。參謀熊先煜奉命去考察橋樑,心情十分複雜,該橋雖不是世界名橋,但也是世界偉大工程之一,當初老祖宗建造它是爲了利國利民,如今浩大的工程要在自己手中爆破它,心裏十分不是滋味。

  “黃河大橋計長100孔,每孔約40公尺,在‘焦土抗戰’策略下,決定予以破壞,殊覺可惜……”

  (日軍配圖)

  17日凌晨5時,爆破一切就緒。熊和師長站在橋頭,等待最後一列撤離的列車通過。這是一列由悶罐車、平板車、客車組成的混列車,載滿了堅守到最後一刻的鐵路員工和家屬及傷兵。

  “我看見車上每張臉龐都湧滿了肅穆、悲壯、淒涼的神情。”熊參謀回憶,當雪亮的車燈穿透迷濛的夜空,列車帶着哐啷哐啷的巨響駛上鐵橋,司機看到屹立如林的士兵,他突然拉響了汽笛。

  中華母親河上,那毫不間斷、尖厲刺耳、激盪人心的汽笛,彷彿是中華古龍悲愴的呼喚,訴說着飽受屈辱血淚,和永不屈服的吶喊。

  (黃河)

  15分鐘後,3顆信號彈發出,炸橋開始,剎那間,鐵橋下百孔火光齊發,濃煙滾滾,驚天動地。

  然而,爆炸後熊參謀和技術人員前去查看,發現百孔大橋仍然安然無恙,“被炸壞的僅3孔而已,其餘的97孔,雖已是遍體鱗傷,只不過是被炸藥崩掉了一層皮肉。”

  鐵軌未破壞,敵人仍然可以沿鐵路開過來。怎麼辦?情況緊急!

  蔣師長一面部署精銳兵力在橋北據守,另一方面令熊參謀親自督促爆破。

  從17日凌晨至19日傍晚,整整3天時間,熊參謀和炸橋的技術官兵一刻未下橋,“無一刻閤眼”,一次次爆破,一次次填藥,炮聲隆隆,不絕於耳。

  三、黃河橋炸不塌,誰建造的?

  19日中午,熊參謀聽到橋北士兵一片喧譁,他趕忙跑過去看怎麼回事。

  原來,士兵們在橋頭的欄杆上發現了一塊鐵碑,上寫橋銘,戰士們識字的不多,所以議論了起來。

  熊參謀仰頭讀後,“頓時有亂箭穿胸之感”,只見上寫:

  “大清國鐵路總公司建造京漢鐵路,由比國公司助工,工成之日,朝廷派太子少保、前工部左侍郎盛宣懷,一品頂戴署理商部左丞唐紹儀行告成典禮。謹鐫以志,時在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

  (日軍企圖重新搭建黃河橋)

  1905年舉國家之力、由國外專家幫助建成的浩大工程,30多年後卻要被他們炸掉。熊參謀念後頓時大家痛哭一片。偉大的建築,如此輝煌而堅不可摧,現在卻要一刀刀地剜去、一包包炸藥不停地炸燬,這簡直是挖祖宗的臉面,堪如剜肉……

  “弟兄們,這是祖宗留下的記功碑啊,可今天,這座大橋要毀在我們這些不肖的子孫手上……”熊參謀話沒說完已經泣不成聲。

  心痛歸心痛,作爲士兵,命令還是要服從。

  (日軍拍攝的已經炸掉的黃河橋)

  連炸3天,鐵橋終於被炸掉40多孔,橋牀倒掉,橋墩爆塌,魏然鋼鐵長龍,恰似被肢解的骨架,悲壯淒涼……

  黃河橋的炸掉,成功遲滯了土肥原的機械化部隊。待他趕到時,只得望斷橋興嘆。後來,他派兵涉水而過河,由於黃河大堤也被炸開,滔滔黃河攔住其去路,土肥原險些被淹死在黃河中。

  這些悲壯的炸橋經過,是老兵熊先煜在晚年所說,有的是口述,有的載於當年的日記。老兵是貴州省道真自治縣三橋永錫人,解放後任重慶市文史館員、政協委員。1999年9月逝世。

  ===================

  文獻參考:

  沈五家《熊先煜奉命破壞鄭州鐵橋日記選》(《 民國檔案 》19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