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和退步」是标准的相对概念:如果从曼联前几轮顺风顺水(至少在数据层面)的场面来看,客场蜷取三分,控球率不到4成、传球次数比对手差出300+的表现显然是退步;如果从赛程的密集程度与比赛节奏的分配来看,上半场取得进球下半场主动回收防守,这样的「潜移默化」的掌控力显然是进步。

不过,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这样简单回答。开局前5轮的强势,让许多球迷给这支曼联打上了许多标签,比如中场拦截能力出色,比如总能通过替补来激活进攻活力,比如下半场必然有场面上根本性的改观——一支球队的确应该拥有自己的球风,但一支职业球队也从来不应该为某个设定来踢球。

赛程分布、伤病情况、球员状态、场上局面、对手策略……每一个变数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于仍旧处在冠军养成期的曼联来说,正需要南安普顿这样打破舒适区的对手,给自己带来了「迟早」的考验,而穆里尼奥也只不过让曼联踢出了理应留存在战术板上的第二策略,所以本质上,这场比赛其实并不适用与「进步和退步」来进行评价。

另外,这场比赛更适合用一连串的问题来总结:

1、费莱尼的存在的确让博格巴缺席后的曼联中场,继续保持同样的强度水准,但对于一支旨在争冠的球队来说,仅仅是拥有强度是不够的;而这场比赛「费莱尼-马蒂奇」组合表现出来的现实就是「仅仅只有强度」。所以曼联是否应该让埃雷拉首发,使球队在基础进攻阶段有更多的变化,而让费莱尼急需回到「战术补丁」的角色中?

2、菲尔-琼斯本场比赛的表现非常强势,几次关键的解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赞扬他的心态成熟、有人赞扬他的作风顽强,有人赞扬他的意识出色,但越是光芒阴影越是明显:拜利与琼斯的搭档是否真的这么兼容?琼斯的存在感爆棚是否更多是解决拜利留下的漏洞?

(上图为琼斯本场比赛12次解围的分布图)

3、瓦伦西亚和阿什利-杨的边卫组合一直是曼联的制胜奇招。他们拥有出色的上下贯穿能力,拥有不错的助攻意识和传中脚法,他们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曼联破解对方防线的方法。但本场比赛瓦伦西亚和阿什利-杨表现出了很多来自于边锋习惯的失误,比如冒然放铲、失位、犯规,从而让对手制造了很多威胁。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曼联是否需要正牌边后卫来确保球队的防守下限,而不是冒险去试探球队的进攻上限?

4、卢卡库是出色的支点型中锋,能够顶住对手的压力在前场拿住皮球,为队友争取压伤时间,并且还有一定的狭小空间内摆脱能力。但是当曼联利用这样的特点发动进攻时,卢卡库和前场的几名队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ESPN的赛后评分中,前场四人组三分得分创造全队最低(姆希塔良5分、马塔6分、拉什福德6分)——拉什福德的作用愈发工兵,马塔和姆希塔良严重重叠,曼联进攻线上的球员职能是否应该进行调整?

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绝对是进步啊,之前的赛季输就输在球员状态不好的时候拿不下3分,这种「蜷取3分」的比赛在弗爵爷时代不知有多少场,昨天马塔,姆希塔良,状态差的要命,中场不得势又幸亏鸭子守住球门,这时候不摆大巴能怎样。赛季那么长,4线作战,还能要求什么呢?


从进攻上看,在身体对抗强的对手面前,马塔与姆希塔良优势发挥不出来,前场串联不起来,开始想念博格巴了,幸亏有卢卡库这样的前锋。在防守端,总体表现不错,没换下进攻低迷的拉什福德,可能是他跑动比马夏尔积极,能协同保护一下自己的左路。最后换上6个后卫,虽然很狼狈,但贯彻了穆里尼奥的战术思想,毕竟联赛漫长,不能场场都顺利,在强队全胜的一轮没有掉队很重要。


谢谢邀请。

赛前不有媒体统计了吗,曼联接下来的赛程奔波的里程,博格巴伤停尚未回归,打客场一个进球确保胜利也是情理中,没有球员受伤,全力确保周中欧冠拿下,早日出线才是王道,曼联这赛季的实力,还是要比隔壁差一些的,联赛能保住前三,欧冠有所突破,期待强援加盟,毕竟爵爷传奇的开始也不是那么顺利的。作为一个曼联球迷,评论的有些主观,不喜勿喷。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说。从曼联整队球员来说提升了防守水平和心理暗示,我不想丢球你就别想进球。如果这是教练的安排,那么对于球员和教练来说,互相的信任和执行力的坚决已经体现出来了。从球迷的角度来说,防反会不爽尤其是只防不反,或者反不了,看著会担心丢球。当然如果后面的比赛经常性出现被压著打还能一球小胜,那就是真正的具备冠军相了。有句话说得好,得防守得奖杯,尤其是杯赛。不过新赛季已经踢了几场比赛。总体来看,曼联的人员构成和教练水平已经可攻可守,运气好点夺冠不难。只要裁判公平对待所有人尤其是穆里尼奥。球迷不必苛求每场都是压著别人打。有时候让人觉得好欺负不见得是坏事,否则别人都死守破大巴比防反更难取胜的。


媒体应该客观看待,我觉得这是一个经济适用型比分,本身英超就无弱旅,一周双赛就增加了比赛的悬念,隔壁曼城和切尔西都大比分获胜,但是热刺不也是惊险获胜吗?赛季才刚开始,好戏还在后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