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sebumps1.jpg

 

浏览即将上映电影列表的时候看到《怪物游戏》,心里想的是:2015片名有怪物的也太多了吧?Daniel Radcliffe的《怪物》、细田守的《怪物的孩子》,大家混在一起都让我一直以为是同一部,不好不好。

看完《怪物游戏》预告片之后才发觉,根本就是《鸡皮疙瘩》(Goosebumps)电影版啊!我想很久为什么翻译片名要叫《怪物游戏》,是台湾本来就超级不爱直翻吗?还是他们觉得怪物游戏比较让人懂这是什么片?但分明一用《鸡皮疙瘩》就会有一堆陈年书迷钻出来看不是吗。(其实只是自己在生气没有马上让我知道是鸡皮疙瘩)

《鸡皮疙瘩》是R·L·史汀以青少年为读者创作的一系列恐怖小说,从1992年到1997年共出版了62本,全球销量近4亿本,被翻译成31种语言。听起来好像真的有点红,若不是看了电影查了资料我原本也没什么感觉,但电影里R·L·史汀被激将后讲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好啦不管怎样我相信一下你很红,他说:「我明明比史蒂芬金红,只是大家都不承认!他(史蒂芬金)都羡慕我拥有的才华!」


没错,作者R·L·史汀正是电影中的主角之一,《怪物游戏》正是一次,主角自己跳进来的故事,并且还要面对过去所有自己笔下创造出来的所有怪物,可以说是《鸡皮疙瘩》大完结篇的感觉,一次拥有所有怪物,超级过瘾。这让我想到,恐怖大师伊藤润二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自己最不想面对笔下的哪一个故事场景,我想史汀一定很委屈,他完全没有选择权。


这当然是一部很商业化的电影,也不会有什么深度文本,但我还是觉得很可爱,看的理由可以有两个:回忆童年、刺激爽片。说到回忆童年的部分,我小时候就是一直看小说的小孩,各式各样,脑子里也装了很多幻想的故事,生活中开心不开心的,也会将它化作故事,偶地用笔记成文字,史汀也是如此,他在电影里面说起他的童年,是厌世让他创造出这么多故事来反击,可是他的小说有一个特色,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最后都能有办法逢凶化吉,也不会有任何角色死掉(虽然也因为这个他被批评作品都很制式化),仿佛他也在为自己期盼,那一道照亮心灵的曙光。在电影的最后,史汀解决所有怪物,其实是很有象征性的,他不再一味怪罪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的心魔,亲手埋葬牠们。谈爽片的部分,特效做得非常精彩,就是一直让你吓一跳,像这样:

 

Goosebumps2.jpg

 

Goosebumps3.jpg

像这样惊叫声不断,甚至在看电影过程中,有一幕使我旁边的小姐吓得跳进男友怀里,我则是不争气叫了很大一声,庆幸手上正好没拿饮料。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觉得这部片很适合作为4DX 3D初体验的选择,但因为一直没空很晚才看,最后还是只能看数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