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1300多年前,西藏歷史上出現了一位空前絕後的英明贊普,他熟絡唐朝和印度文化中的精髓,將西藏文明記錄在了歷史的卷章中。

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後,把唐朝先進的造紙技術帶入了西藏。令人意外的是,造紙術在高原水土不服,高原上沒有辦法找到紙張所需要的竹子等原料。但經過藏族人民日復一日的探索,幾百年的經文得以保育良好,離不開一種帶有“毒性”的草本植物,狼毒草。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 -

是毒又是寶

狼毒草,一聽名字就讓人望而生畏,名字透露着野性,羊羣見了這朵鮮花,都會害怕,但它卻是西藏最奪目的“高原紅”,是製作藏紙的好原料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生長在海拔3500~4600米的山坡、草地上的狼毒草,生命力異常頑強。它常年缺水又飽受日照、冰雪等惡劣氣候環境的影響,卻能在高原上佔據一席之地。在青藏高原上造紙原料稀少,狼毒草隨處可見的情況下,故改用其造紙。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狼毒草有毒的部分是根,提取狼毒草製作成狼毒紙,真是西藏先民極爲大膽的嘗試。可謂帶刺的玫瑰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怒放的狼毒草,開着紅色或黃色的花,其根部和莖部含有纖維,然而根莖有毒,與眼睛、嘴巴接觸後均有針刺感。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經過工藝匠人加工製作,狼毒草變“毒”爲寶,成爲西藏三大藏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狼毒紙有一個其他藏紙無法匹敵的功能,用它抄寫或印刷的文字,經歷多年仍然保存完好,這與它體內“抗體”有莫大關聯。

- -

狼毒草的匱乏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位於尼木縣的雪拉村曾是著名的造紙村,2009年,尼木藏紙的傳承人次仁多傑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據瞭解,截止2018年雪拉村只剩下格桑丹增兄弟的一家作坊。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由於現在狼毒草越來越難尋,造紙的成本增加,手工製作的狼毒紙難以在市場上生存。狼毒紙經過12個步驟,即採料、泡洗、搗碎、去皮、撕料、煮料、捶打、打漿、澆造、晾乾、揭紙以及砑光。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將採集來的狼毒草用小刀剝開根部的表皮,剔除掉硬皮雜質,將纖維分離,然後放入鐵鍋煮兩小時,再用石頭將煮過的纖維砸成紙漿,加水攪拌,均勻地澆在紗布框裏,放在太陽下曬乾,揭下來,一張手工藏紙就誕生了。

- -

文史經典,是手工藝者的堅持

新鮮狼毒草的毒性較大,對製造者的皮膚和身體造成一定影響,但爲了將手藝能夠很好的流傳下去,他們不惜勞累日復一日製作,看到成品出來時,都會變成幸福感和成就感,而賦予它新的生命。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圖 / 德格印經院 源自中國國家地理

要是有誰想寫一封可以流傳百年的家譜,狼毒紙或許是最佳選擇了,它不遭蟲蛀,千年不腐不變色,歷經時間流逝,仍然保留完好。在西藏,大大小小寺廟裏經書不勝枚舉,著名的雪巴爾康印經院中採用的藏紙正是狼毒紙。從藏經閣中取下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的留下書籍,都能看見經書最初的模樣。作爲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的德格印經院,累計收藏各類典籍830餘部,當紙張與雕刻相遇的瞬間,藏民族便進入了文明發展的新時期。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圖 / 德格印經院的印刷作坊 源自中國國家地理

穿越歷史,人們常常感慨如何才能將記憶永久的保存下來。如今,大數據能將所有信息儲存下來,但是卻少了手指尖情感的溫度。幸運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藏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將狼毒草特性改良,使我們得以看到西藏的歷史文明。

又恨又愛的西藏“狼毒草”

作者:阿瑤(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