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指什麼?抓緊時間學習會傷腦子?


這話說的太寬泛。玩和學的界限其實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分明,同時玩和學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一些孩子認為是玩的內容對另一些則是學。

關鍵是你想讓孩子掌握什麼?你希望他成長什麼樣的人?

智慧的人既會玩也會學,愚蠢的人玩不對也學不好。


怎麼玩,大有講究。撒尿和泥巴?會玩的是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不聲不響的就把知識傳授了。能陪孩子玩的就不多,會玩的也不多,能玩出知識的還不多,把知識在玩的過程中傳授的就更少。就問你,這樣的父母就能有幾個,多數的是葉公吧。


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看,能否兼具學知識和創造力。

我們講了孩子學齡前就應該學知識,也有不少父母可能會擔心,學知識多了,會讓孩子變成書獃子、思維僵化、丟失創造力嗎?


我們的答案是:不會的。


知識和創造力並不是對立的,知識是靜態的事物,創造力是動態的思維方法,它們可以相輔相成。知識是創造力的素材。就好比做飯的大廚需要有上好的食材,如果腦中沒有足夠的知識、準確的理解、豐富的經驗,創造力也如無米之炊。


那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確實會看到學歷挺高、思維死板的人,有時候會感嘆童年時候的創意全都被磨滅了呢?這不是知識的錯,而是學知識的方法出了問題。


知識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正如金礦的存在,但是學知識的方法,就像開採礦山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學知識用了刻舟求劍的僵化辦法,就像記住礦山每個坐標的挖掘方式,那肯定是沒有什麼創造力的,換了一個坐標,換了一座山,就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了。真正的學習方式是理解金礦是什麼、金子是什麼、金子和周圍的物質如何混合、用怎樣的物理和化學手段能找到金子、分離金子。這樣深入機理的學習,不僅允許在學習過程中自由嘗試,更蘊含了無限可能性,挖完一座金山,再去挖銀山、寶石山,都是輕車熟路的。

以原理為核心、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知識,不僅不會壓制創造力,還會給創造力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這個結論,是我經過長期的閱讀、思考、實踐得出的。


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或者說,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嗎?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的論壇上,我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創造力研究心理學家,於是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他。


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句話和我自己的發現不謀而合:「其實,父母與其說是培養創造力,不如說是保護住孩子的創造力。很多創造力都是天生的,父母只要保護住它們,不要讓它們磨滅或被扼殺。」


接下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51 節內容

鹽選專欄

培養科學思維,讓孩子贏在智能時代

郝景芳 雨果獎獲得者,兒童創新教育項目童行計劃創始人

51 小節 | 10 小時

¥118.00 會員免費


玩也是訓練學習所必備的一些東西:學習習慣,學習品質這些。


全是廢話,普通家庭如果不走黑道就是死讀書纔有出路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提出題目裏那種說法的人,根本不瞭解,對吧?

小孩子的玩耍,即使從野生動物的角度。所謂的玩,是包含了未來生活的訓練。

女孩子玩娃娃,玩過家家。小貓撲線團。都是專註而認真的,長大了這些本事還真能用上。

人類文明發展太快。玩的東西暫時沒跟上文明發展。不抓學習?孩子長大喝風?

如果學習就能傷腦子,這腦子質量也太差了。人類的腦子只會越練越靈光。

所以,怎麼也學不進去的,考慮一下物種差異?


第一,否認絕對科學

第二,相對的正確是要信任的。

這裡(原文)說的玩和學習,其實後面的學習指的是強制學習,被迫學習,而玩則指的是更高級的學習方法,比如積木鍛煉動手能力,色塊鍛煉,額,啥來著?而這個結論就純胡扯了,會玩的孩子有可能頭腦靈活,也有可能只會玩,同樣的結論可以說,愛學習的人頭腦靈活。

題主是家長吧,先說一下我對這句話本身的理解,這句話是有根源的(此處應該去查誰說的,大概是魯迅-手動狗頭臉),一方面說的是寓教於玩,即在遊戲中獲得知識能力,而非純教授性的知識與技能傳授。另一方面強調,孩子的自由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在玩中,盡量只起引導作用,而非決定作用,支持孩子的自由發揮,以達到多面發展的目的。

我沒受相關育兒教育,也沒小孩,所以資料是沒有滴,不過網上有很多關於教育論文啊,各種幼兒機構(國外品牌的)都有自己的-玩法-,專業的東西最好找專家,另外可以搜一下沙盒啊。

其實我個人覺得小的時候,可以適當給予傳授性學習,但不要抑制孩子的天馬行空,然後多帶孩子去接觸新事物,並讓他多和同齡人接觸

emm,組織欠我一個對象和女兒,我先去要賬了,bye


玩和學習不衝突。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


那看你怎麼定義玩了


沒做過實驗,不曉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