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肯定知道「浙大失聯女生」這個新聞,尤其是在杭州的小夥伴們,就在昨天,警方通報如下:

犯罪嫌疑人熊某,廣西人,24歲,雖然警方目前並沒有詳細的說明案件原因,但是根據猜測,犯罪嫌疑人和失聯的這個女生並沒有關聯,因為這個女生大學畢業就去了國外留學,前段時間纔回國。就在她回國後,她打算自己一個人出去看看國內的好風景,所以猜測犯罪嫌疑人和這個女生是並不認識的,但是這個犯罪嫌疑人還是殘忍的殺害了這個可愛的品學兼優的女生,這就引起了我們的深思,並沒有交集的2個人,也並沒有深仇大恨,這個人怎麼就下的了手呢?

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人們犯罪的消息,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年每天都有人犯罪。很多人就好奇,大家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去犯罪呢,這條道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啊,說不定餘生都只能在監獄裡度過,這又是何苦呢?但即使是這樣的反問,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犯罪,那為什麼我們無法徹底根治犯罪呢?原因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犯罪心理學家說的真相。

犯罪心理學專家說,其實犯罪是一種社會現象,這個世界先有了犯罪,才會出現警察、律師、法官等等這些工作。這也就說明瞭犯罪是一個人走向極端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和邪惡的一面,只不過有的人把邪惡的一面壓制住了,有的人則徹底釋放了。我們觀察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犯罪案例都來自於社會底層,這些人為什麼會犯罪?其實原因大家應該都能明白,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通常對生活充滿了失望、絕望、抱怨不公平,無法擺脫現狀等等。

也就是說當一個地區的人同時滿足了這四種情況,那麼這個地區的人們犯罪率就會明顯增加。很多人會通過極端的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明知這樣做是犯罪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說白了這些人就是因為感覺上天對他們不公平,而自己又很難走出現狀。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美好的願望,我們都渴望實現自我價值。但是不同的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難易程度也不同。比如說社會底層的人,他們要想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是比較困難,很可能他們的願望就是能得到生活保障、看病能不用錢,這些都是非常基礎的保障。但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都很難實現。

所以不管是任何一個國家還是城市,都應該加大對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險的投入,把羣眾最基本的保障解決了,人們享受到了應有的待遇,無形當中就會減少人們的犯罪企圖。因為很多人犯罪就是因為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絕望的。我們通過這三個方面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減少人們的犯罪企圖心,人們將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保、更好的社會保險,底層社會的人們纔不會去胡思亂想做違法犯罪的事。這樣做不僅能夠獲得民心,還能減少犯罪,可謂雙贏。

犯罪的人會一直存在,這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但是我們可以學會保護自己,即使在治安這麼好的杭州,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尤其是女生,一般不要一個人去比較偏僻的地方,人多的地方還好,千萬不要晚上一個人去人煙稀少的地方,遠離這些地方,你就遠離罪犯一步了。平時還要學些護身的措施,等到遇到危險時,知道怎麼儘快脫離危險。獨立久的女孩子不要學著逞強,你的逞強可能又給壞人創造了一個機會!

希望這個可愛的女生能安息,本來花一樣的年紀,她的離去留給了父親無盡的痛苦,希望她的父親能儘快走出來吧!願天堂沒有傷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