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淮汽車發布產銷報告,6月份單月銷量為1.45萬臺,同比下降38%,相比於去年6月份2.36萬臺的銷量,今年數據下降明顯,銷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型suv江淮瑞風S3的失利,相比於去年異常鼎盛的局面,今年的瑞風S3可以說被邊緣化。加上後續產品力匱乏,使得單月銷量下滑明顯。

同時數據顯示,上半年江淮半年銷量僅為11.27萬臺,相比於去年的18.86萬臺銷量,同比下滑40%左右,下滑量達到四成,這樣的數據是因為集團轎車業務萎縮嚴重,而SUV板塊又缺乏強競爭力產品導致,6月份單月轎車與MPV銷量為3200臺語4500臺,有小幅度的上漲空間,但是瑞風S3、瑞風S5所處的SUV板塊頻頻失利,SUV板塊;累計銷量僅為6700臺,下滑幅度超過60%,轎車與MPV市場的小幅增長,完全不能扭轉SUV下滑帶來的困境。

主力車型瑞風S3已經迎來了第三代產品,雖然江淮很努力的在強化自己的產品線,但是無奈競爭對手太過於強烈,瑞風S3的低質低價套路不再受用,一方面是來自於名爵ZS、東南DX3的壓力,另一方面壓力則是品質不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S3無論是配置還是空間上表現多算不錯,但是品質與質量有所欠缺。加上發動機動力的不足,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用車體驗。

在車質網上關於S3的投訴不在少數,消費者對瑞風S3的投訴可以說五花八門,從底盤方面的故障到電器的問題,再到轉向以及發動機的投訴,瑞風S3的投訴可以說花樣百出,而如此之多的投訴都指向了品控這一面,一臺車有著再好的配置與造型,也無法彌補質量缺失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得不說江淮S3憑藉著低售價獲得了不錯的銷量,但是更低的售價也會帶來更低的利潤率,一方面不利於企業的正向發展,另一方面則會在用料上有所縮水,而這些負面效應已經開始付出水面,如今同級產品優勢愈發明顯,S3的疲態也開始顯露。

面對國內如此饞嘴的SUV市場,江淮已經嘗到了甜頭,自然也不會輕易的撒手,親眼目睹瑞風S3神話的破滅,江淮急需一款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款產品不一定有很強的性能,也不一定要有很高的設計,但是他一定要有跨級的空間與超大的尺寸,於是瑞風S7就來了,按照江淮的宣傳,瑞風S7經過了將近5年的研發,可以說集集團上下精力於一身打造。

但是在瑞風S7的設計上,你卻看不到任何的誠意,無論是這個神似雷克薩斯的大嘴,還是酷似賓士的內飾設計,都沒有為消費者帶來驚喜,哪怕一點點也行。官方對外所宣稱的5年研發週期,這也預示著瑞風S7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超長的研發週期超過了大眾高爾夫的進化週期,5年前就開始研發的S7我們很難知道他是不是還能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瑞風S7最大的賣點就是廉價中型SUV,坐擁2750mm的軸距,整車長度也接近4.8米。卻賣的10萬起售的親民價。

但是筆者很猜測,瑞風S7不會是一款爆款車型, 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車型,因為市場的反饋告訴江淮,市場上不需要低價的大7座suv,因為比亞迪S7、吉利豪情都已經紛紛戰敗,市場上更需要的是類似於傳祺GS8、長安CS95如此更加優質的SUV,而且GS8能憑藉著15萬的售價搶佔市場,形成月銷上萬臺的局面,長城VV7也能迅速走紅,市場已經開始淘汰劣質產品,更加傾向於更加有品味的車型。

瑞風S7上市打著旗艦SUV的稱號,從配置上來說表現的十分強悍,江淮號稱千萬資金打造的這款車型打破了家族suv的天花板,R18炫酷輪轂、ESP、定速巡航多功能方向盤等主流配置一應俱全,配置上算比較良心,但是整車的設計上依然在走抄襲的路子,中低端產品的定位依然沒有擺脫,比如抄襲雷克薩斯山寨大嘴的前臉,缺乏原創精神的設計團隊,一味的用大尺寸與高配置疊加起來的產品,真的是豪華嗎?

消費者喜歡大尺寸SUV,但是更愛精品SUV,江淮顯然沒有摸透消費者的心,簡單舉個例子,哈弗H6早期的成功是因為大尺寸大空間,但是中期長城迅速改變戰略,更加精品走心的設計,更加優秀的用料吸引消費者,而不是一味的大尺寸高配置吸引消費者,江淮的大尺寸高配置這種心理,非常適合低端消費者,因為這些消費者需求只是代步,但是瑞風S7賣得15萬的高價,依然是高配置大尺寸的玩法,顯然對於準消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江淮還有一個應該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售後服務問題,面對要求更多,更加苛刻的15萬級消費者,江淮的售後服務是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哈弗與奇瑞完善的經銷商體系,售後服務上也有很大的缺失,即使有了一定的銷量,售後的不完善也會很快毀了這款車。可見瑞風S7想要成功十分困難,至少在目前,有多重大山壓在他身上。既要挑戰10萬級別的H6,也要對抗更大更優秀的GS8、CS95等主力車型。

總結:瑞風S7身上的負擔很重,既要扛起旗艦的名號,又要頂起瑞風S3扔下的大旗,江淮對S7的期望很重,重到不能失敗,但是匆忙上市的瑞風S7市場定位模糊,想要憑藉錯位競爭搶佔市場這一招已經不適用。而號稱的旗艦SUV,在真正的旗艦面前卻又不堪一擊。


為什麼會認為銷量下降的只有江淮?除了公務採購的車 很多品牌的車銷量都在下降 如果不是二手車市不開放 新車早就沒市場了 現在是國產正盛的時候 但是汽車管理最扭曲的時候 並不是國產車不夠努力 而是隨著政策管理環境下 人們購買車趨向理性 本來車是為了方便 結果發現並不方便 而且還有停車問題 道路問題 還有罰款問題 等等各種問題 還有各種不合理收費 尤其是各種手續各種麻煩 還有國五 國六的淘汰制 當年騎著自行車都要掛牌收費 現在用到汽車上 還有限號制 而且還要查環保等等 但是現在人的思想在進步 而且在各種收費下還這麼多不方便 所以為啥要買車?


咱們這個城市好多滴滴車都是江淮的,每次坐都會問他們對江淮汽車的感覺,他們都說用起來很好啊。沒有你們說的那麼離譜。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反正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國貨。江淮汽車其實很不錯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