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VOL.251

 本文由電影天堂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不愧是BBC,又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9分片! 【電影天堂】 自媒體 第1張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看過下面這部BBC紀錄片,

才知道自己對人類世界竟然一無所知——

《非凡儀式》

不愧是BBC,又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9分片! 【電影天堂】 自媒體 第2張

你敢想象嗎?

有人借債17萬英鎊只為舉辦一個葬禮;

有人在家人死後每年都會把乾屍擡出來悼念;

有人把新生兒的耳朵刺穿,以便打開他的感官;

有人為了當尼姑,而讓別人把自己的頭發拔光;

還有人為了從男孩過渡到男人,全身被割出成千上萬個傷口……

這些都不是聳人聽聞的傳說,

而是一個又一個重要儀式。

01

有兩件事,每個人都無法繞開——

出生和死亡。

出生時的儀式簡直是“坑娃大比拼”。

在日本,人們相信嬰兒的哭聲可以嚇跑魔鬼。

在他們看來,愛哭的小孩長得更快更好。

每當有新生兒出生,他們都會舉辦“嬰兒大哭比賽”。

由專業摔跤手抱着,看誰能讓嬰兒哭得最兇。

看到這些個彪形大漢,小baby們想不哭都難!

在巴西的亞馬遜盆地,卡雅布族人認為祖先想把嬰兒帶入死亡之地。

於是,生孩子成了一場活人和先人的爭奪大戰。

嬰兒出生後,長輩們會用草藥葯水把家裡的牆壁淋濕,再用藥用植物給嬰兒洗澡,

並用針線刺穿他的耳朵,以便打開他的感官。

最後,嬰兒的臉上會被塗抹上黑色的植物顏料。

剛出生就被打耳洞,影妹想想都覺得疼……

死亡時的儀式則像是“花錢大比拼”。

在日本,人死後,生者要為死者誦經33年。

在越來越多人孤獨死的現代社會,誰來為獨居的人誦經呢?

你一定想象不到,在一個現代化的購物中心裡,

隱藏着一個高科技寺廟。

這個寺廟裏有上千個高層公墓,最貴的一個單元要2萬英鎊。

有人會在這裏購買一個小單元的公墓,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

寺廟的主持每天都會為逝者誦經,超度他們的靈魂。

連公墓都變成精裝高層了,

真是逼着人一輩子都為生前身後的房子拚命啊。

相比日本的高科技公墓,印尼托拉雅族人的葬禮依然遵循着最古老的傳統。

托拉雅族人相信,人在去世後並沒有立即死去,他只是病了或身體不適。

他們認為,葬禮的開始才標志着真正的死亡。

也只有在葬禮上,死者的家人才能表露悲傷。

從去世到葬禮舉行前的近一年半時間,死者的屍體在經過福爾馬林處理後,被安置在家中。

也就是說,活人和死人同喫同住。

死者家人每天都會給他做兩頓飯,“照顧”他的生活,陪他度過最後的時日。

為了舉行葬禮,有的人家甚至會借債籌集17萬英鎊,希望死者在來世獲得顯耀的地位。

葬禮舉行過後,他們將用餘生償還債務,這在他們看來是值得的。

葬禮為期一週,有數千人參加。

葬禮結束後的每年夏天,死者的家人都會把死者從墓穴中擡出來。

生者給死者換上新衣服,表達自己的悲傷,以及對死者的想念。

在外人看來,托拉雅族人的葬禮浪費不說,還很嚇人。

但這卻是他們的文化,包含着他們的生死觀。

在他們看來,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纔是。

02

在生死之外,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大事。

比如成人禮,比如選擇某種信仰,比如相親或婚禮。

這時就需要繁複的儀式來見證身份的轉變。

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大學畢業的布米莎決定加入耆那教。

耆那教的教眾有僧人也有尼姑,他們赤腳走路,雲遊四方,相信靈魂解脫,反對殺生獻祭。

入教者必須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斷絕和所有的人際交往,由宗教導師賜予他全新的名字。

在入教儀式前,會先舉行像“結婚儀式”一樣的盛典,

表示布米莎要把餘生獻給宗教導師。

在入教儀式上,布米莎要當着所有人的面,讓人用手拔光自己的頭發。

因為頭發會長出來,所以每隔四個月就要拔一次頭發。

從此,布米莎的父母失去了一個女兒,耆那教多了一個尼姑。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流傳着被鱷魚鱗片劃傷然後獲得鱷魚精神的傳說。

卡寧格拉人在從男孩變成男人時,會經歷復雜的成人禮。

受禮前,他們要和外界隔離半年。這半年中,他們全身都被塗上厚厚的泥巴。

受禮時,他們的身上被割出成千上萬多個小傷口。

前胸的傷口是鱷魚的頭,後背的傷口是鱷魚的尾巴。

只有經歷過這種身體上的磨難,才能證明他們從男孩變成了男人,擁有了更強大的力量。

我們看到的是身體的疼痛,

他們感受到的卻是精神的愉悅。

03

在《小王子》裏,

小王子問狐狸:“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

“它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和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標記了我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銘記了我們所做的重要抉擇。

婚禮教我們如何去愛,葬禮教我們如何放下;

加入不同團體或信仰的儀式則讓我們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儀式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快樂。

《非凡儀式》讓我們看到不同地區的人們與眾不同的儀式。

這些儀式或古老或現代,或歡樂或悲傷。

它所彰顯出來的,是這一地區的獨特文化。

它讓人們明白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非凡儀式》只是原原本本地呈現儀式,不加評判,不加比較。

畢竟不管多麼匪夷所思的文化,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隨着社會的發展,儀式越來越簡化,甚至被人遺忘。

與此相反地,“儀式感”被當下的人們時常提及。

聚一次餐、送一件禮物,拍兩張照片,似乎就是生活的“儀式感”。

它不再那麼鄭重盛大,它已經無根可尋。

這究竟是與時俱進,還是同質化的悲哀?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生需要儀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