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繞長安,一水名難辨

--“潏河”究竟怎樣讀

作者:楊建敏

八水繞長安,語出自司馬相如《上林賦》,原文爲:

“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這段文字描寫了漢代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此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蕩蕩乎”美景。

作爲一名現代西安人,你必須知道“八水繞長安”的具體內容和正確名稱。

最簡單的記憶如下:東滻灞、北涇渭、西灃澇、南潏滈!

八個水系名稱及讀音想來大家已經得知:渭/涇/灃/澇/潏/滈/滻/灞

如果還不記不住,看完這張圖你就會豁然開朗啦!

八水繞長安,一水名難辨-“潏河”究竟怎樣讀

八水究竟源於哪裏來,流向何處,相信你看了地圖就知道個大概。今天不作細究。今天要講一下其中一條河流名稱的讀音問題。

要說的河流就是潏河,發源於長安區秦嶺北坡的大峪甘花溪,河全長74公里,繞西安之南後匯入灃河,最後注入渭河。

潏河,在長安區一帶從古到今大家都讀作“潏(jué)河”。但這個“潏”字,在《現代漢語詞典》及《新華字典》中,只有一個讀音:yù。基本意思爲:水疾速湧出的樣子:如潏潏,潏湟。所以在一些正式場合,如官方文件和電臺主持人在朗讀時均讀作“潏(yù)河”或“潏(yù)水”,那麼這條河流的名字到底讀哪一個音正確呢?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筆者進行了一番考證。

在《康熙字典》中,“潏”字解釋爲:水流貌。又水中坻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即水中小塊陸地。又水名,在京兆。《司馬相如·上林賦》有酆鎬潦潏。《水經注》潏水,出杜陵。

後面又有:《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

在這裏請大家注意,這個“餘律切”“允律切”“以律切”正是說“潏”這個字的讀音。這是古代標註一個字讀音的方法,即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後一個字的韻母合成一個字的讀音,所以從這三個音切中可得出這個字讀作:yù。

如果看到這裏,從古今兩部字典都可以認定,潏河應該讀作“潏(yù)河”

但《康熙字典》後面又有一條重要信息:《注》亦音決。《集韻》或作泬。

這裏所說的是《水經注》裏“潏”這個字又有“決”這個音,在《集韻》裏又寫作“泬”。由此筆者又查了這個“泬”字,有兩個讀音。意思爲:

泬jué,1、〔泬水〕古河名,即今中國陝西省渭河支流。

2、水從洞穴中奔瀉而出。

泬xuè1、〔泬寥〕空曠清朗,如“泬泬兮天高而氣清。”

從這個材料我們可以知道,泬水,是古代一個河名,現在已經沒有,從現有記載材料來來看,極有可能就是現在所指的“潏河”或“潏水”。

那麼“潏河”究竟怎麼讀?如按現在字典的讀音讀作:“潏(yù)河”,應該是正確的。如按這條河名的古代來源和民間傳統讀音,讀作:“潏(jué)河”,似乎也可以;或者爲了符合現在字典的正確讀音,如果要讀寫作“潏(jué)河”寫作“泬河”似乎更合適一些。

後來筆者又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和360百科,兩家解釋完全一樣:

泬水,是古代周繞長安的滻、灞、渭、鎬、灃、澇、洨(滈)、泬(潏)八水之一。泬水綿延曲折,其發源於秦嶺北坡的大嶼,北入渭河。此水於歷史上大約在今西安市未央區三橋鎮灣子村水流拐彎處,分名而叫,北叫泬水,南叫“潏水”。又有:泬水,是漢長安城的主要供水源之一,東依漢長安城,《水經注》載,漢長安闢有泬水支渠入城,又引洨注泬,以補充水量。這個詞條下面有出處,爲《漢長安城泬水古橋遺址發掘報告》,作者爲王自力,辛龍,王志宏等.

依照這裏的說法,潏河似乎應該有兩個名字,南北分段,南叫潏河,北叫泬河。統一個讀音“jué”河。但問題是這是古代的叫法,

具體的說,現在的潏河已經沒有古代那麼長了。唐代以前,潏河是由樊川沿今皁河流向,經申店、韋曲、下塔坡、西安郊區的杜城、丈八溝、魚化寨,北繞漢長安城西入渭河;現在的潏河已經改道,在長安區香積寺西和滈河(也寫作洨河)匯合,後流至長安區最西邊灃惠渠秦鎮段匯入灃河,最後注入渭河。也就是說,現在的潏河的總長度還沒有古代潏河的南段長。所以叫兩個名字就沒有意義了。或者說,沒有了古代的北段“泬河”,就只能叫作潏河了。

繼續探索筆者又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互動百科上在“潏河”詞條中明確註明爲“潏(yù)河”,但在百度百科和360百科裏又明確標明爲“潏(jué)河”。可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後要說的是,筆者今天只是對此問題提出自己的考究過程,究竟“潏河”應該怎麼讀,怎麼寫,大家都可以對此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希望有相關權威的部門能儘快進行統一說法。

作者簡介:

湖岸綠楊,男,1975年出生。本名楊建敏,西安市長安區人。現爲西安市灃東新城長安七中英語教研組組長。好鑽研文史,所獲不豐,但矢志不渝至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