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去年1月份,抱着爲家鄉美食代言的念頭,我寫了一篇《寒夜,嗦一碗鮮辣酸香的螺螄粉》。螺螄粉,是最能體現我深入靈魂熱愛的食物,所以在前兩天看到同事發過來的“韓國網友號召爲螺螄粉申請非遺”的微博熱搜時,一時間非常憤怒。才喫了幾口我大柳州美味爽辣的螺螄粉就急吼吼地將其說成是自己的傳統食品,還要申遺啦??衆多中國網友也和我一樣憤憤不平:螺螄粉是你們韓國的?端午節也是你們的?咋不說全世界都是你們的,還有人夾槍帶棒,微笑着要求“讓他們醃個酸筍看看”。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不過我仔細一看,不對啊,從po出的圖片中的中文看,就是某個人感嘆了一下,螺螄粉好好喫啊,和韓國食品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一羣誇誇族的族人就應聲附和。沒有任何的韓國官方跳出來,說把螺螄粉申遺去。於是打算問問在韓國的朋友,誰知嫁到韓國的她早已在朋友圈發文發圖,做了解釋。她告訴大家,在ins上找不到發帖的韓國網友(打了碼,找起來確實有難度),韓國人不知道螺螄粉的多了去,並不是很關注這個。另外,她還友情提醒,韓國人沒有過端午節,所以韓國的端午申遺也是無稽之談。查了查資料,確實,韓國申遺的不是端午節,是“江陵端午祭”,雖有“端午”的字段,但與“端午節”、屈原沒有關係。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熊培雲在文章《愛國如何主義》中提到“愛國必須講邏輯”,雖然他用這句話來分析的內容和我們遇到的“螺螄粉申遺”事件的發酵不完全相同,但在愛國而不被情感衝昏頭腦這一點上還是一致的。其實從中國網友對這件事的留言看,也有不少心細的人發現了po出來的圖的怪異之處——上面的韓語不是很符合韓國人的表達習慣——從而懷疑事件的真實性。很快,廣西柳州官方出面迴應,謝謝國際友人的操心,螺螄粉已經申請了廣西非遺,準備申請世界非遺,螺螄粉將永遠屬於中國。這會大家終於放心,話題熱度也慢慢降了下去。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圖 | 攝圖網

本就是突然又莫名的小插曲,怎麼就輕易讓我們憤怒,又讓我們不再操心了呢?我不想去探究這事件背後藏在冰山下的部分是一個怎樣用心、怎樣設計的故事。我更關心我們爲何憤怒背後更復雜的情感。這情感中或有宣誓主權的驕傲、霸道,有原創權恐被奪走的焦灼、憤懣,更有那麼一絲“這樣一個寶貝爲何沒有早一天被保護起來”的後悔和愧疚。正如心理學家說的那樣,人的一切憤怒,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

我們爲什麼憤怒,因爲曾經有很多的文化遺產擺在我們面前,卻也在不經意間從我們手中流走,而我們只能無能爲力,因爲那時候還不懂得珍惜。就我本身而言,我永遠記得看韓劇《荊棘花》時,某個男演員說二十四節氣是他們發明時自己的痛苦、不安。因爲彼時的我雖考過了大學六級,可是連二十四節氣也說不全,他居然可以那般溜、那般驕傲地說出(雖不是生活中的真場景,但或許有韓國學校教育的影子)。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圖 | 攝圖網

由於外在和內在的諸多原因,數不勝數的物質的或非物質的遺產、遺蹟在我們視野裏慢慢消失,很多東西恐怕連我們的祖父輩都沒有眼緣見着,更別提留給子孫了。歷史在這裏、那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片,而這些裂縫永遠難以彌合。雖然這些年加大了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我們的觀念也由對文化遺產的湊熱鬧心理的“快快走”變成了“慢慢看”。但無可否認,比起文化遺產的消逝速度,我們保護意識還是提升的太慢,有這樣意識的人數還不夠多。曾經去過一個漢代皇帝陵墓參觀遊玩。墓室前有一塊漢瓦挖掘的遺址,只拉了道警戒線和樹了警示牌,禁止遊人入內。但在無人監管的情形下,許多人拉高警示線,下到遺蹟現場,挑挑揀揀,拾掇起了漢瓦。有人還得意地告訴我,把那上面的泥土除去,瓦片上的花紋清晰可見,古人真牛。

其實,就算有了很強的保護意識,可是關於文化遺產的保護還是有很多無奈的地方。拿造紙來說吧,作家蘇滄桑寫過一篇散文《水在滴》,講了一個古法造紙老師傅半天的工作情形。文章不僅展現其打造元書紙的勤懇認真,更透露出對這門工藝少有人繼承、逐漸式微的擔憂。非遺技藝西山紙也面臨相似的困境:造紙工坊不斷減少,手工造紙產量低,沒人願做這虧本生意。工匠們很想把傳統手藝無保留地傳給願意保存他的人,無奈這些紙的境遇卻讓年輕人不願繼承這些手藝。我們由此可以設想,假若這些技藝再不及時地保護起來,可想而知,多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再也看不到元書紙、西山紙。所以除了增強保護意識外,恐怕還得有其他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辦法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這一點還真得稍謙虛地學學讓我們憤怒過的東亞鄰居,他們確實在保留傳統文化遺產方面比我們走得早,也走得遠些。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圖 | 攝圖網

在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沒有用盡力氣,想法設法去保護這些實在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時代大潮的衝擊下傳承下去,並更鮮活地發展,那麼就算空有“非遺”的榮耀,名正了嚴順了,又能怎樣呢?但願未來我們能更珍惜眼前的文化遺產,讓每一份文化遺產都能得到最好的保護。那麼就算真出現螺螄粉被韓國申遺的事情,我們也能全然不怕了。因爲我們早就將那些文化遺產牢牢握在手心,融入生活,我們早已將文化的根種在心田。

大家都在看

  • 熬夜刷劇、微信秒回…你和健康生活之間隔了整整一部手機

  • 拉個片單,配着喫飯

  • 專訪王小帥:人的情感穿越時間,纔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螺螄粉申遺烏龍:我們爲什麼會生氣?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