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只有他能演,也必須由他演!

年輕時的馬龍·白蘭度

·1950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讓一位導演翻拍一部當時風靡美國的話劇劇本。

·導演說服製片人讓他給自己在紐約的百老匯做演員的學生一次機會。

·製片人給了這個20歲多歲的新演員一些美元並讓他一個星期後坐火車來好萊塢試戲。

·結果這位新演員把製片人給的錢全部買了酒,並且遲到了整整三天才到好萊塢試戲。

·但是,他這股什麼都無所謂的勁兒,打動了製片人。

·最終同意讓他做了這部電影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就是影史經典《慾望號街車》。

這位導演就是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

這位學生就是奧斯卡影帝,馬龍·白蘭度。

圖片來自通行天下

這件事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馬龍·白蘭度真tn的是個人才啊!

因為無所謂的勁兒,打動了製片人,這種上戲的理由,除了說明他演戲炸裂還能用啥理由解釋。

要知道在美國可是製片人中心制。製片人的權利在劇組是高過導演的。能讓製片人聘用一個不聽自己規則的演員除了演技炸裂之外沒什麼別的原因了。

時間到了21年後

·一個叫大衛·科波拉的大鬍子導演,

·力排眾議的使用當時得罪完所有製片廠的馬龍·白蘭度做教父的扮演者。

這次證明瞭

大衛·科波拉這個「匪氣」導演也tn的是個人才!

一個影史最偉大、影響力最深遠的角色誕生了。

馬龍·白蘭度就是這樣一個男人。

一個把規則事如糞土

從不按常理出牌

在劇組經常發脾氣並且總是遲到的演員。

他卻是「方法派」表演的鼻祖。

「方法派」注重鬆弛與自然,強調瞭解角色、成為角色的表演方式。

演員塑造角色的三種境界:

1.第一自我靠向第二自我(把自己變成角色)

2.第二自我靠近第一自我(把自己變成角色)

3.角色既自我(角色與自我合二為一,渾然天成,感受不到表演的痕跡)

馬龍·白蘭度就是最高境界的標杆。

他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優雅又有「神性」的黑幫教父。

就拿影片開始婚禮的那場戲舉例。

教父——維託·柯里昂在聽殯葬師「傲慢」的請求。

在一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馬龍·白蘭度和殯葬師的這位演員表演完全不在一個時空和緯度。

當教父讓殯葬師貢獻友誼來獲得教父的幫助時,

大家看殯葬師的反應

雖然殯葬師的內心情緒是明白猶豫到最後迫不得已、不得不說

但是這個反應,經常看電影的朋友很容易會察覺出來,

太好猜了,

太套路了。

殯葬師的表演和反應從專業上和技巧上來講是沒有毛病。

但白蘭度的表演則是自身散發出來的,是自由的,是有「」的。

有人會說這個殯葬師就是一個小小配角,這場戲完全是要襯託教父的人物而拍攝的。

這裡要和大家說一個知識點,一部電影也好,一臺話劇也罷,開頭第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是奠定整個電影基調的。

殯葬師就是開頭第一句話的角色,這麼重要的角色,

一,演技肯定不會差

二,導演絕對不會隨意弱化殯葬師的表演發揮

坦白說,殯葬師的演技是不差的,但表演就怕比較,當一個好演員和一個天才大師同場比較時,表演就像是被天才定義的一樣。

一個僵硬、一個鬆弛,這個鬆弛就是這個天才傲視規則的資本。

模擬動物表演法

馬龍·白蘭度為了更好的展示教父,特地往嘴裡塞棉花,這個大家應該都聽過。

Mr.D在這裡給大家講另一個故事。

馬龍·白蘭度認為教父維託·柯里昂的形態很像鬣狗的狀態,所以在出演教父前花了很長時間觀察鬣狗的特點形態

·演員馮遠徵講過另一個例子:當時他剛從德國結束葛羅託斯基(Jerzy Grotowski)學派的表演學習回到北京人藝,劇院正在排練《雷雨》,他被安排扮演周家大少爺。然而排練時剛一出場,便被導演叫停,不解釋原因直接換上另一個演員。他反覆琢磨後再次上場,同樣一出場就被換下,苦惱不已 的他只好遠隔重洋寫信向德國老師求救。老師找到劇本,研究了角色之後回信說,下次你上場時要想像頭頂的天花板正在向你壓下來,而你要用頭去支撐它;同時,你要想像自己走在齊胸深的水中……調整後的馮遠徵再次上場,這次狀態對了。

·我理解這也是一個為角色穿上衣服的方法,並非之前上場的馮遠徵沒有達到角色的真實,而是走在水中的大少爺更能傳達角色之重。

——王競

表演就是對人物的呈現

給角色穿上衣服,幫助自己勾勒出角色的「心像」,

對人物的呈現會有極大的幫助

總結

馬龍·白蘭度晚年開設了一個絕密表演班,向後備們傳授自己的表演心得,西恩·潘羅賓·威廉姆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一眾明星。

只是馬龍·白蘭度完全沒有教學大綱,課堂上會發獃10分鐘,或者突然命令所有學員不論男女全部裸體

還因為小李子尋問可不可以發行課程DVD就將只上了一節課的小李子趕出課堂。

就像每一位演員演同樣的角色會有不同的感覺一樣,馬龍·白蘭度的演技是不可複製的。

馬龍·白蘭度的表演也不是開個班別人就可以學得會的。

「有些人就是老天爺賞飯」,天賦這種東西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

但是我們可以從馬龍·白蘭度的表演狀態中,學到一些分寸和技巧

這是他除了塑造了不可磨滅的電影形象外,對表演藝術的又一偉大貢獻。

國內的演員中和馬龍·白蘭度的表演最像的就屬葛優

說起來也很巧,葛老師也是唯一見過馬龍·白蘭度中國演員。

當年葛優在美國拍攝《不見不散》,在朋友的公寓見到了當時已經74歲的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也說過,中國演員我只認識兩個,一個是葛優,一個是鞏俐。

恍恍惚惚70載,縱使天賦異稟,也終抵不過歲月的流逝。

晚年的白蘭度因為自己放蕩不羈的性格,

窮困潦倒,眾叛親離

04年7月1日於醫院中孤獨離世

但因為在藝術上造詣,讓人們記住的是他光芒四射的熒幕形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