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记者陈炳宏/专题报导

尽管国内外美食外送产业蓬勃发展,独角兽等级外商也来台叩关。但今年4月,也传出2012年开始经营的国内老牌外送业者「饕客送」结束外送业务;不过老兵跑了,新兵也立即补位,曾任台湾惠普(HP)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人力银行总经理的洪广礼,去年离职后,转换跑道投入美食外送平台。

上线5月 目标千家合作店家

洪广礼说,过去在人力银行媒合求职者与企业,现在媒合餐厅与消费者,其实是类似的,只是现在还要媒合快递,稍微复杂了点。基于这样的想法,洪广礼去年年底成立了「吃饱没」,今年5月正式上线,5个月来APP下载数已经突破5万多,目前双北合作的店家也超过600家,希望年底达到1,000家的目标。

相较于其他平台业者向餐厅收取订单的30~35%服务费,「吃饱没」打出被佛心价的20%。洪广礼分析说,餐厅营运成本扣掉食材、人事成本,再加上房租与税金,其实利润大概不过30%。如果平台服务费也这么高,那会让餐厅没赚头,这也是台湾餐食外送市场还不普及的原因。

利润分享 低服务费打出口碑

洪广礼说,餐食外送平台跟商家要利润共享才能走得长久。因此精算后,包括快递成本、平台营运、品牌行销,服务费定在2成多,而且不用上架费,低服务费在1、2个月后,开始吸引不少原本在巷弄里的店家愿意合作,而口碑传出后,地点好的店家也越来越多愿意合作,加上服务费低,店家愿意提供的价位也比其他平台低,更吸引会比价的消费者上门。

相对于Uber Eats、foodpanda有自己车队,「吃饱没」反倒是跟拉拉快送(LalaMove)进行策略联盟,藉物流司机完成最后一哩路。洪广礼表示,目前公司共有20人,还包括客服人员,所以如何控制成本是要生存下去最重要的事,所以一开始就无计划自己培养外送车队,而对合作的外送员而言,只要接单量够,有更稳定的收入,而且不用代垫餐食费用,他们当然会喜欢接「吃饱没」的单。

5个月下来,业绩成长超过10倍,服务地区从台北市跨到新北市。洪广礼说,成长速度不输国际品牌,这也是拉拉快送愿意持续合作一起扩大市场的动力。虽然洪广礼只说希望成为本土餐食外送平台的天王,但从「吃饱没」App使用界面的设计,菜单照片在左、文字在右的华文习惯来看,显然要与一套系统走遍天下的外商一别苗头。

  • 吃饱没美食外送平台总经理洪广礼说明公司的定位,就是达到经济规模并与商家共享利润,希望可以成为台湾最大的美食外送平台。(记者陈炳宏摄)

    吃饱没美食外送平台总经理洪广礼说明公司的定位,就是达到经济规模并与商家共享利润,希望可以成为台湾最大的美食外送平台。(记者陈炳宏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