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思维

全域旅游是为实现我们另外一种更理想的生活状态而提出的旅游形式,那个状态对于现在而言处处是景观,处处可旅游,但是都进入那个状态后,必然会有优胜劣汰,生存下的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差异的,但无论怎么解释全域旅游的内涵,其灵魂与宗旨是不变的,即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只有游客满意,才会持续发展,一切都会生生不息,因此首先要看自身优势,其次看市场态势,从中寻找机遇、勇于创新,既受益于社会,又完善了自己。

4大方法

1、特色吸引法

特色吸引法是指旅游目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通过本身特有吸引物,还是创造的吸引物,还是根本就没有吸引物,平平庸庸,只要平庸的有章法、有节奏,相信都可以形成自我风格,吸引大量游客。如大型景区、多个小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城镇、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特色吸引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带动的乡村创客基地;普通的村落,但是通过全域景观的打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局面。

看自身:有特色、有个性、差异吸引:

看市场、寻机遇:从游客需求出发;

勇创新:找突破口、大胆创新;

益社会、利自己:服务社会,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2、「旅游+新型生活」法

「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伴随著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诞生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全域旅游的开发要迎合人们的需求,从研学、休闲度假、新型养老、健康养生、购物这些新型生活方式著手,利用「旅游+」,将其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全域的旅游吸引力。

旅游+研学(教育)

研学旅游悠久历史,近年又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学校和家庭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学子感受到寓学于游、寓学于乐的甜头,研学旅游一时间蔚然成风。国家旅游局也正在开展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并成立内地游学联盟、健全研学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推动国际研学旅游交流等措施,因此「旅游+研学」市场潜力巨大。

旅游+休闲度假

我国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为更好是应职工和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有关政策,提出要强化落实带薪休假,受到社会民众普遍欢迎。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目的地将要受欢迎。如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能丰富旅游者晚间休闲生活的旅游演艺;拓展城市休闲空间的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等,形成旅游休闲一体化。

旅游+新型养老

老年旅游是新兴旅游市场。当前我国60岁以上居民超过1.6亿人,到2020年将超过2亿人。随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旅游需求大幅上升,旅游消费潜力巨大。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养老旅游项目等,激发了老年人的出游热情,因此「旅游+新型养老」前景大好。

旅游+健康养生

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旅游方兴未艾,正在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特别对境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城市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建设正在兴起,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收到鼓舞,健康旅游市场正在规范化、标准化,走向国际。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更有效地走向世界。

旅游+购物

当下,我国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消费只占24%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旅游商品种类少、品质低、特色|不够,一直是我国旅游要素中的一个短板。国家旅游局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提升中国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加大旅游商品研发、支|持创意,提升旅游购物水平,中国旅游商品正在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市场吸引力正在加强。

3、信息武装法

世界局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用信息化武装旅游的时代悄然来临。

国家动态:围绕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景区电子门票管理导则标准,启动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举办「旅游+互联网」大会,支持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探索,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应用;会同有关机构发行实名制国民旅游卡,落实法定优惠政策和特惠商户折扣;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路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等政策,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我们:「我们不能再『因陋就简』、『抱残守缺』,而应该给我们的管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与时俱进,主动融入信息化变革、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革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四种途径:互联网+物联网

020

智慧旅游

移动终端APP

4个全域化格局

1、旅游空间全域化

打破传统景点格局,有效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用大空间思想,对规划区域发展空间进行合理战略布局,使各空间、片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旅游空间协调化、景观化。并不是要求道路都要大路朝天,景观要遍地开花,而要根据自身特点以最好的状态达到理想空间,循序渐进,重点带动示范,形成「区区互动、片片协调、井(景)然有序,处(触)景生情」的局面。

2、旅游产业全域化

所有行业都具有与旅游业共荣发展的潜力,旅游产业全域化是要把各行业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因其是涉及各行各业,不是简单的小旅游概念,各行各业都要在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首先在融合条件较为成熟的行业,利用「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农牧旅游等旅游形式,是旅游产业全域化形成的重点领域。

3、旅游产品全域化

突破传统景区产品格局,以重点旅游产品为引领,量力打造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的全域化,并不是处处是产品,处处是旅游,要根据自身资源,在不对生态造成破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挖掘,合理安排时间,尽量满足游客全程都有体验。虽不硬性要求单一景区实现传统六要素的全覆盖,但要突出重点,发挥强项,在满足基本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特色旅游服务。

传统食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谋划,旨在以「感动游客」为目的,这个过程要彰显细节、注重民俗、彰显文化。新兴「六位一体」是指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六要素是在传统旅游六要素基础上的旅游拓展需求,是一个新兴旅游领域,最容易激发产生新增长点,需要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挖掘。

4、旅游服务全域化

政府主导,开创全域化的旅游管理合作机制,提高人民素质,实现全社会、全部门共建共享。旅游服务全域化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是政府,也不仅是企业,涉及各个乡镇、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大家都来投入。要让全区域的居民都成为主人和服务者,树立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形成「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服务全域化格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乡土田园农业规划设计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责提示:部分内容来源网路,乡土田园整理,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