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而非移動互聯,標定技術創新的“中國時間” 科技 第1張

文/楊國英

幾乎每一次,李彥宏都是那個率先為互聯網勾勒未來時代的人。

從最早的搜索,到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最早all in AI,李彥宏的每一次預見,都是對百度技術基因的無形背書。對了,很多人也都會記得李彥宏在百度貼吧的那次發帖,他也因此成為最早公開看好中國創新的互聯網大佬。

“全球技術創新進入‘中國時間’”——2019嶽麓峯會李彥宏的演講標題,再次為中國創新鼓與呼。從當年的百度貼吧到今天的峯會講壇,不同的不只是場合,還有百度在AI領域的站位。在嶽麓峯會的舉辦地長沙,這次百度不僅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一攬子合作協議,而且2019年下半年,這座城市的市民就可以打到無人駕駛的出租車。

互聯網行業充斥着宏觀和前瞻的敘事,但多少都流於一時間的喧騰、鼓譟,而李彥宏的洞見和他的無人車,是少數不落窠臼的宏觀敘事和實踐。

用AI而非移動互聯,標定技術創新的“中國時間” 科技 第2張

1、標定技術創新的“中國時間”

幾乎總是毫無準備的,我國被一次次地拖入世界的科技浪潮,但這一次,李彥宏認為我們有望掌握先機——“在數據上我們有優勢……中國在未來智能化的道路上應該可以起到一個引領作用。”

李彥宏看好中國創新的論據,顯然不只是數據為智能化帶來的想象空間,還有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實踐。

“眾裏尋他千百度”,寓意着百度對技術“最高級”的執着追求。這一次,在公開場合幾乎言必談無人車的李彥宏,類比“百度”詞源的三境界,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的三境界——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自動泊車(最後一公里的無人駕駛)和共享汽車(真正的無人駕駛時代)。

在無人車這種可以全面重新定義未來出行的領域,驅動認知進化的,只能是實踐的發展。大背景是,百度無人車發展至今,在今年正式引領全球無人車領域進入商業化元年,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行業僅僅關注“無人車”這個智能硬件本身已經不夠,作為李彥宏提出的智能網聯汽車的第一重境界——“基礎設施的智能網聯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無人車的商業化,只能是以點帶面、自上而下式的,換言之,有意願、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先上,率先進行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不過,我國一二線城市普遍面臨較大的交通壓力,這一點,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無形障礙,這也意味着,城市智能化升級意味着巨大的紅利,單是一個信號燈,如李彥宏所言,我們把全程的信號燈聯合起來,進行智能化的車輛監控和信號燈的實時調整,可以把每個紅綠燈的等待時間降低30%到60%。

進入第一重境界,智能網聯汽車就有根了,自動泊車乃至最高境界的共享汽車時代,就會加速到來。因此我們看到,在百度與湖南省的簽約中,涉及到智能城市的建設,從“城市大腦”到“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從“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到“人工智能+城市建設和管理”和“人工智能+智慧文旅”,百度可謂不遺餘力,甚至已經不僅僅限於智能網聯汽車。

事實上,完整意義上的AI創新,智慧之城和智能產業,猶如未來城市、未來經濟的“一體兩核”。在製造業領域,百度還將幫助湖南企業,打造基於人工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升級;在產業互聯網服務生態上,百度會幫助中小企業在品牌、營銷和電商等領域快速升級,使中小企業更好地實現“人工智能+”……

從智能網聯汽車到智慧城市,從製造業到產業互聯網服務生態,百度與湖南的協議作為一個全新的樣本,在AI落地思維的先進性上可能是最有代表性的,換言之,李彥宏這次拿出的,將是全面標定技術創新“中國時間”的一份中國方案。

用AI而非移動互聯,標定技術創新的“中國時間” 科技 第3張

2、AI如何左右互聯網時代

在當下看好AI,李彥宏有足夠強大的理由——“如果說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改變了消費,那麼未來20年-50年,人工智能會改變供給端”。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大佬對AI的發聲頗多,但由於站位不同、技術基因上的差異更甚,能夠旗幟鮮明對AI和互聯網進行新老劃斷的,李彥宏仍然是無出其右的行業第一人。

處在轉型期的騰訊,喜談的是“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也即“產業互聯網”,相比之下,李彥宏的表態更為鮮明、甚至客觀上是針鋒相對的,“我覺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事實上,類似“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的論斷,更多是一種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時的一種解脫式說辭,如果不能徹底擺脫移動互聯網的窠臼,以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做“產業互聯網”,那最終很有可能是徒勞無功的,而全球技術創新的“中國時間”,由於多數互聯網企業對應用層面慣性式的過分執迷,也許會晚一天才會到來。李彥宏以自動駕駛為例,指出了AI時代過分依賴移動互聯的危險性,“自動駕駛這個技術理論上講可以脫離互聯網。也就是說,當你一輛車開到一個沒有網的環境下的時候,你還得能夠自動駕駛纔行。如果說沒有網就跑不動了,這是不行的。”

本質上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你是以AI思維做產業互聯網,還是以互聯網下半場的思維做產業互聯網,雖然指向一樣,但AI的範疇要廣得多、深度更是截然不同的,換言之,AI指向的是軟硬結合的數字化的產業重構,而不是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平面化擴圍。

過去十年,拜移動互聯網、科技創新所賜,如果說從千城一面,到一些地區和城市開始具有更加鮮明的底色,這是中國經濟進化的一面鏡子。那麼,在AI時代互聯網行業所必然面臨的分化勢頭中,某個先行者所標定的中國創新已經不是局部性的,中國創新甚至可能因此走出國門,成為全球版圖上最亮的顏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