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會被這部《愛,死亡和機器人》持續刷屏,或者被妙不可言的安利;

然而如果你本身不具備“極客屬性”,或者“硬核腦洞”,恐怕不容易Get到18集根本停不下來的暢快感。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注意,敲黑板了

本劇並不適合所有人,它只是部分人的狂歡。

呃,話說這句話放到哪一部電影或劇作中,似乎都是通行天下的標準。(/笑哭)

首先,本文不涉及劇透。

其次,強烈建議不要在網上看劇透推文。

在深刻領會Mr. Gump的那句名言後,一定要恪守“巧克力”原則,把本劇當作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口味,這樣觀劇會更加令人沉醉。

最後,網飛出品,一次18集,各有特色,劍走偏鋒,大開眼界,絕對是你沒有看過的”船新“版本。

拋出一堆關鍵詞:

大衛·芬奇、賽博朋克、人工智能、蒸汽朋克、外星人、機甲、怪獸、喵星人、魔幻、懸疑、反轉、黃暴、R級、隱喻、神怪、恐怖、治癒、夢幻……

拋出一組圖片: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最後來一張Theme Logo大聚合——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風格迥異的故事奇點

18個故事風格迥異,主題要素也是各有不同,但他們具備共通主題,即:

愛, 死亡, 和 機器人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前兩個主題,是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亙古至今的永恆話題,而後者正在人類打磨下時刻準備着改變世界。

本劇整個套路類似於神作《黑鏡》、《9號祕事》。

有所不同的是,相對於《黑鏡》這種追求科技異化下的強烈喻世感和批判意味,本劇的主題元素更爲寬泛,像是散亂想象力的集中爆發。

每個故事在10分鐘左右,從體量承載上表現出一種高度凝練的有限狀態,又開放性地賦予了無限可能,將更多遐想推送給觀衆予以延伸。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每個故事去繁從簡,只專注1-2個戲眼,有眼則活,無眼謂死,能夠最高效地抓住要義,猶如握緊的拳頭,隨時一擊KO。

18個故事裏,部分題材的確可以進行擴展延伸,而有的則不易拉長,即便做大,也會稀釋主題的爆發力

—— 看來“適可而止”正是本作所保持的一種最佳狀態,最大程度地平衡了主題、體量與節奏。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第2集《Three Robots》

當然,也不要小瞧了10多分鐘的小故事,一個出色的idea能開啓腦海中的一扇門,承載下整個宇宙。

比如E14《Zima Blue》,在科幻小說家Alastair Reynolds的原著加持下,對自由意志的解讀,對真理、藝術的追求,對初心和本真的迴歸,人生終極往復,大有禪意與思辨性,一旦細細品味,宛如投身於廣闊星海一般,抽象美感瞬間爆棚。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第14集《Zima Blue》

骨骼驚奇的視覺表達

提及動畫,隨着技術的發展,形式頗豐。

傳統2D、3D、CG風,甚至再來點聊齋中國風、真人+動畫元素等,更有《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融合風。

當然,如果沒有看過《平行宇宙》,會驚歎於E03《Witness》華麗又流暢的視覺呈現——分鏡、擬聲詞、賽博朋克城市,視覺張力與藝術表現的完美銜接。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第3集《The Witness》

有趣的是,其導演恰恰是被索尼哥倫比亞出品《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前藝術總監Alberto Mielgo,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蜘蛛俠》動畫原本追求的藝術風格實踐在了這部短片裏。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The Witness》(上)與《蜘蛛俠:平行宇宙》(下)風格比較

除了日漫風與定格動畫,常見的諸多動畫風格,本劇可謂一網打盡。

即便是遇到了你不中意的畫風,你也不要立即敷衍地右上角X掉。

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吧,你對自己說。

的確就有不一樣的驚喜,本劇如是說。

老子就是有錢,讓藝術家肆意鋪張自己的想象力,做出最棒的動畫,網飛對大家這樣說。

“這就是你應該去做的,我們可以大膽去試、去瘋,可以聯繫一大堆導演,做出一些真正狂野的視效成果。” 蒂姆·米勒今時今日回憶10年前大衛·芬奇曾這樣對他說的話。

(提姆·米勒:《死侍》導演兼動畫/視覺效果公司“Blur”創始人,本劇的大導演,記性很好的一個人)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大衛·芬奇(左)和 蒂姆·米勒(右)在2019西南偏南電影節參加本片首映

純熟迸發的影像敘事

頗有意味的是,本劇每一集開場總會出現一組視覺logo,爲什麼要放這鬼玩意?

因爲這就是戲眼。

不妨在本集沒有看完的情況下,就着logo來猜一猜故事,直至故事結束,再拖拽回開頭,回味一下logo。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每一集開頭的LOGO設計排布,本身就是個故事

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的作者)說,電影是用影像來講故事的

既然能用畫面表現的時候,你爲什麼要用臺詞來告訴我們?

好的影視作品就是通過影像化來傳遞情感,採用“示而不講”的方式爲角色留下推動劇情發展的“主動性”,通過行動來理解人物;

如果什麼都要角色通過臺詞陳述出來,那還看毛的影視作品,聽廣播就好了。

這一點在E18《The Secret War》非常典型:故事、人物、情感,通過細節的影像化逐層傳遞出來,蘇維埃的義無反顧,捨命之戰,痛楚悲壯,令人動容。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 第18集《The Secret War》

碎片化的未來影像

隨着互聯網對生活的進一步碎片化,有多少朋友越來越無法淡定地在電腦上平穩地觀影或追劇?更別說諸多視頻平臺已經提供了倍速播放。

即便是《都挺好》這樣的2019國民大劇,想來也有不少同學是1.25倍,甚至2倍速在播放吧。

《愛,死亡和機器人》爲想象力、創造力提供了肆意釋放的空間,搭建起最爲寬鬆和自由的創作平臺,哪怕只有一個創意點,也能迸發精彩,在碎片時間內吸引到你。

愛死亡機器人,比你想的更精彩


想象下,人類對多巴胺的追求與刺激反射在不斷加快,如何在閾值不斷拔高的前提下,創造出面向未來作品?

《愛,死亡和機器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先鋒性的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