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46  

2010年夏天回台湾的时候,在师大旁的政大书城发现一本规格有点特别的书,《记忆的隐味》。书不厚,但却比一般常见的25开本大本。书型瘦长,夹在一排标准尺寸的书中,像个鹤立鸡群的高个子。忍不住便抽出来翻阅。全彩印刷的封面上,垫在微皱报纸上的紫红色小番薯片与粗糙质感的黑糖块组合成了怀旧的况味。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有时候的确可以"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封面的色泽氛围以及书页与手指的契合度都再再说明了这本书应该要跟我回家。

这本书便是我和高山直美的初邂逅。「隐味」两字充满日式淡泊悠远的禅意,却也引出了我无尽的馋意。每篇文章都不长,书页上大量的天地留白仿佛是留给意在言外的余韵去沈淀。不哗众取宠也不浮夸,只是淡淡的说著一些记忆里的事,一些尝过就忘不了的味道。也许是童年夏日的一瓮酸梅、妈妈特调的「蚂蚁庞斯」、或是在南国小岛某户屋檐下躲着午后雷雨时吃的鱿鱼干。一篇文章配上一幅跨页的全彩照片,完整了每段回忆的光晕颜色与嗅觉触感。文章下缘附上的食谱,仅以寥寥数语描述步骤,无须偏执地精准测量材料的多寡或烹调时间的长短。高山直美的食谱像孩子的游戏,虽有基本规则,却允许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读过之后也忘不了这本书,一直很想读作者其他的作品,却受限于语言而饮恨。直到最近,台湾出版社终于接收到我向宇宙下的订单(要是可以直接向出版社下订单不要这么迂回就好了),出版了另一本高山直美的作品《餐桌上的点点滴滴》。立刻网路下单,奢侈地跨海快递到手中。

书封里的作者介绍这样写著,说曾任餐厅主厨的高山直美目前是专职的料理家。其实我一直不是很清楚料理家的工作内涵究竟为何?负责开发新食谱,或是替餐厅设计菜单?《餐桌上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似乎让我稍稍偷窥了一些料理家的日常生活。本书的主题是高山家每天的饮食日记。每一天有一两张的照片或是极简插图配上料理作法解说,再加上短短两三句的工作/生活日记。书中照片有别于一般食谱书籍,并不刻意装盘或追求光线构图的唯美,反而非常平实地照下餐桌上真实的景况。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乌龙面,有时是外带的烧卖便当。并不营造出玛莎史都华式故作随意的高不可攀。有些照片失了焦,有些照片光线暗淡,作者解释因为太急于要吃饭,有时也顾不得重照了。这本书完全投我所好,让我可以尽情一窥他人的餐桌与日常饮食。里面没有什么讲究的杯盘或摆设,却充满了生活味,但生活味却不等于随便,日式的美感充盈其中。

我需要先怦然心动地整理一下我家多余的杂物才能达到那境界。所有的物品都是真正喜爱的物品,就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有品味的生活感了吧?

IMG_0637IMG_0641

IMG_0644IMG_0645  

这道红萝卜汤是从书中学来的,只是按照个人喜好以及手边现有材料做了些调整。

红萝卜刷洗干净,不削皮,直接切成大块状。倒入稀释后的高汤,约盖过红萝卜的一半即可,加一片奶油与些许黑胡椒和海盐以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红萝卜软烂为止。用汤匙把红萝卜压成小块。加入沥干水分的豆子罐头。这次使用家里现有的利玛窦,啊不,利马豆(Lima Bean),据说纤维含量很高。另外加入一些切丁的火腿。原本的食谱使用的是义式香肠,还要放入蕃茄糊。既然冰箱里已有味道相当好的火腿,我便直接替换。而以少许高汤文火慢煨出来的红萝卜汤清甜到让我不舍得加入蕃茄糊来破坏这丝清美,故直接省略。不削皮的红萝卜甜得不可思议,谷先生数度质疑我在汤里偷加糖。我第一次知道放了大量红萝卜的汤可以煨出这样的好味道。火腿丁替偏甜的浓汤多增了一丝咸香与咀嚼口感的变化,但不放也可以。这道汤品的温醇相当俱有疗愈效果,烹调过程散发出的香气让我对种植红萝卜的农夫先生充满感激。

我决定不客气地收下这道食谱,把它添到我的comfort food名单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