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292014  

最近上癮的東西是司康餅(還有好久不見的四葉妹妹,熬夜三天把全部的漫畫都復習了一遍)。繼橙香覆盆莓司康之後,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端出顏色好漂亮的紫薯司康,忍不住化身學人精照樣造句一番。食譜也是網路上找到的,再稍作修改以符合個人喜好以及冰箱現成材料。司康要好吃,糖油含量都要高,所以我不常做。有的食譜號稱用白油或酥油較健康,我不相信,比較便宜倒是真的。因此盡量不吃外面的司康,以免吞下一堆反式脂肪。然而,癮頭來了很難抵抗,一週內烤了兩批風格各異的司康,一口氣聞夠濃膩的奶油香,也許可以擋一陣子。

地瓜用低溫慢慢烘熟,甜到沁蜜。放涼之後剝皮搗泥備用。地瓜在烤過之後縮水般瘦了一圈,被乾皺的皮鬆鬆地裹着,仿佛搖一搖還可以聽見碰撞的聲音。三兩下把皮剝除,指尖沾染了焦糖似的蜜甜。細長的是紫地瓜,胖墩墩的是黃地瓜。紫地瓜肉較黏,那樣濃艷放肆的紫幾乎不像大自然裡會有的色澤。用烤地瓜而不是蒸地瓜來做點心的好處是不會有多餘的水分,但甜度與風味都被濃縮封存了。

 

*迷你司康10~12個

中筋麵粉 200g

含鹽奶油 70g

泡打粉 8g

35%鮮奶油 100g

黑糖 26g

黃地瓜泥 50g

紫地瓜泥 50g

極冷的奶油切小丁備用。

將粉類材料混合後,加入奶油丁,以指尖將奶油捏碎後與粉類混合,使奶油成為豆子大小。避免操作過久體溫將奶油融化。

將材料平均分為兩半。一邊加入紫地瓜泥,一邊加入黃地瓜泥。各加入50g的鮮奶油,用手攪拌混合後迅速按壓成團。用保鮮膜包起後略壓扁,冷凍10分鐘。

取出冷凍後的麵團,壓成約2.5公分厚。用喜歡的模型壓出形狀。最後剩下零散的麵團用手捏合重新成團後壓扁,再次壓印。盡量讓每一個麵團大小高度一致。

想讓表面上色有光澤,可以刷上蛋水或牛奶。這次我省略。

以預熱400F的烤箱,烘烤18~20分鐘,到表面呈偏深的金棕色。略放涼即可。由於這次使用的是黑糖,本來麵團顏色就較深。

 

沒放入新鮮莓果的麵團比較好操作,烘烤過程也比較不容易軟塌變形。最後的成品顯得比較硬挺有朝氣。簡單地滾圓壓扁或工夫一點用模型來壓都很好。

剛出爐的司康適合橫著對半剝開,抹上微鹹的奶油,看淺黃色的乳膏緩緩融化,滲入尚冒著熱氣粗糙的剖面𥚃。然後疊上液態寶石般晶瑩的果醬,嫣紅或橘黃,一樣勾誘人心。而真真難以忘懷的則是傳統英式下午茶附上的那碟德文郡奶油,雪般純白,輕飄飄地落在金黃圓形烤餅上,豐盈而甜蜜的乳香入口即化,襯上微酸的果醬與酥鬆的司康,溫度、口感、味覺上的變化一下都満足了。那年去倫敦找正在唸碩士的表哥玩,去的不是時候,表哥正值期末無暇他顧。即便如此也極力招待了遠道而來的小表妹。陪我逛柯芬園、看歌劇魅影,還約了一群朋友帶我去喝優雅的下午茶。初嚐德文郡奶油驚為天人,跟一幫「大人」在氣派的飯店享用三層點心也開心得不得了。曾經異想天開考慮過自製的可能性。上網查了做法後頹然放棄。我不想把自己弄到食物中毒。往後十年一直吃不到那樣好的奶油,直到搬來多倫多後才與之再續前緣。小小一罐要價不斐,卻也讓我在超市開心得尖叫。當晚就烤了爐司康,配上妹妹為湊感恩節熱鬧而熬的小紅莓果醬,美美地享用了一頓加拿大晚茶。知道哪裡買得到也就心安了,倒也不用常吃。我想旅人心中永遠的擔憂大抵就是「為什麼要讓我吃到這麼好的東西,以後再也吃不到了怎麼辦」!又也許這只是我私心的投射與不慎顯露的愛吃本性而已。

以鮮奶油而不是鮮奶作為液體材料,讓司康豐潤鬆脆,乳香濃郁。但用鮮奶製作亦可,相較之下較清爽,各佔勝場。這款黑糖地瓜司康有種質樸令人心安的甜味。沒有經歷過困苦的地瓜簽年代,我童年印象裡與地瓜相連結的是充滿魔術與期待的焢窯,或冬天裡路邊老伯伯冒著白煙的推車。地瓜代表豐足之餘的甜美享受,近年來又多了高纖健康的光環。一舉翻身成了新貴。不時在超市看到都讓我有點心動。一次多烤幾條,隔天直接當早餐吃。沒吃完的就加工做成麵包(烤地瓜法國球地瓜紅糖餐包)、蛋糕、或司康,變化多端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