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一年之久的網絡借條平臺再度崛起。


所謂網絡借條,是基於網絡借貸基礎上產生的欠條憑證,網絡欠條和紙質借條同意具有法律效力,國家明文規定電子數據可以作爲民事訴訟中的證據提交法庭。


2017年12月,監管部門強力清整現金貸。禁止從借貸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以及設定高額逾期利息、滯納金、罰息等。此後,大量現金貸平臺從公衆視野消失,不過,網絡借條平臺卻憑藉其強大的工具型屬性,暫時安全着陸。


近日,有借款人表示,在今年“3·15”之後,“7·14”平臺驟減,但走借條平臺的貸款開始悄然增多。


借款人進一步反映稱,借條平臺一般不對用戶進行審覈,導致高利貸放款入駐,並將還款週期設定爲3天,計算下來年化利率更勝“7·14”高炮平臺。


據瞭解,放貸方工作人員通過索要身份證、信用卡等信息後進行信用查詢,或讓借款人在指定平臺上進行信用認證。而工作人員的公司審覈過後,便通過網絡借條平臺如今借到、米倉雲服、借據商行等進行借款協議的簽訂。最後,再通過支付寶進行個人轉賬,儘管有些工作人員會向借款人聲稱自己是某小貸公司或者平臺,但在整個借款流程中,背後平臺並不顯山露水,隱藏得很好。


然而記者發現,在借款人提到的借條平臺中,除了今借到之外,都無法查到準確的運營公司。


工商信息顯示,今借到平臺由北京人人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其中馬衛東爲平臺大股東、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爲63.21%。


關於平臺的特性是否容易讓高利貸“鑽空子”,今借到向記者表示,與紙質借條相比,網絡借條更能有效地識別和留存用戶信息。惡性的高利貸行爲發生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平臺獲得相關人員信息,紙質借條則難追溯到放貸者。


平臺上,用戶可以簽訂私人之間的借款協議,而平臺則收取相應的服務費,同時一些平臺還提供催收服務,同樣向借款方收取逾期服務費,這也是借條平臺的利潤來源之一。


變相砍頭息


4月27日,借款人李宏(化名)與某貸方人員在今借到上籤訂了一份借條。


借條內容顯示,借款金額1000元,利率24%,還款時間4月29日,出借方式爲線下出借。後續放款時,李宏通過支付寶只收到了700元。


也就是說,這一借款的實際金額是700元,三天後還款1000元,照此計算實際年化利率高達5000%。李宏表示,這一現象是普遍做法,雖然借條上填寫了金額和利率,但實際上貸方會將實際的放款以及逾期費率重新口頭告知一遍,與借條上的填寫數據並不一致。


4月29日,李宏因未能如期還款,向貸方申請了展期並支付了展期費310元。後又在今借到上補充了展期協議,根據其填寫的內容看,還款日期延後到5月1日,展期本金1001.32元,展期利率24%。記者注意到,在整個流程中,由於資金的劃轉並不通過借條平臺,放貸金額與借條填寫不一致的情況,事實上已經構成了“砍頭息”。


記者收到的其他借款截圖與上述案例大同小異,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放貸人員的頭像圖片會顯示“匯豐金服”“好易貸”這樣的名字,但在借條上包括轉賬過程中,都是個人的名義,背後的放款機構隱蔽性極高。


那麼,借條平臺對借款雙方是否有審覈?


今借到的客服表示,平臺只是做借條管理,不撮合借貸,也不放貸,所以關於借款的風險需要用戶自己去判斷。


今借到平臺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用戶在註冊認證時,平臺會對用戶進行身份信息進行校驗,並在用戶註冊前簽署相關協議文件,以確保簽訂協議雙方的真實身份,並在使用過程中會作出風險提示。


其進一步表示,若用戶認爲發放金額或利息的收取與協議不同或由其他爭議糾紛的,可以向平臺發起舉報。若用戶反映屬實,將在平臺範圍內使借條處於無效狀態,如果用戶需要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爭議糾紛的,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司法機關的要求,今借到平臺可以提供與爭議糾紛有關的證據材料,積極配合公安等司法行政機關調取平臺用戶交易信息。


另外,資金已經還清,出借方卻通過更改頭像、姓名信息等,拒不承認收到資金,也成爲借款人投訴熱點。對此,今借到方面迴應記者稱,平臺已經處理過多起類似問題,用戶可向平臺發起舉報,如確認故意不消條的情況,平臺可以做消條操作。


實控人佈局廣泛


記者注意到,今借到分有“補借條”和“急速借條”兩個部分。兩者都需要交的費用有信用認證費和線上支付手續費(線下支付則沒有),信用認證費爲每人次9.9元,認證內容包括身份地址信息、人臉識別等,有效期一個月;線上支付手續費則是在出借人用戶借款時支付借款金額1%的手續費。“急速借條”的部分則還要在打借條時支付8元,展期時(相當於重新打一張借條)支付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借到實控人馬衛東旗下還擁有融資租賃公司以及商業保理公司;今租到、房租貸和婚戀平臺。可以說同時囊括了場景以及借貸服務平臺兩方面,佈局較爲全面。不過,房租貸的公衆號顯示,業務目前處於暫停狀態。


關於業務暫停的原因以及平臺後續的發展計劃,今借到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以及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公司均爲公司未來業務的探索研究,前述公司並未實際開展業務。房租貸業務同樣也是是創業初期孵化的項目,並未實際開展業務。另一方面,婚戀平臺、教育平臺等是孵化項目,均由單獨的團隊進行運營管理,目標客戶羣體均不一致,與今借到平臺並無交叉用戶。未來,公司的發展定位是致力於在多領域提供信用服務,涉及網絡租借、婚戀、兒童繪本等多領域。發展重點在網絡租借服務領域及婚戀領域,今借到平臺可做爲網絡租借的入口。


來源:中國經營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