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8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第三屆區塊鏈開發者大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上海市虹口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區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虹口區金融服務局、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承辦,大會主題是「標準引領,開源實踐」。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研究報告(2018)》和三項區塊鏈團體標準。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CEO肖風博士發表了題為《區塊鏈應用趨勢探討》的演講。

以下為肖風博士演講全文,整理自現場速記稿,有部分不影響原意的刪減:

肖風博士在演講

我們這個論壇聚焦於應用和標準,所以我會從區塊鏈應用趨勢的角度談談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區塊鏈應用的兩個技術路徑

有人只是把區塊鏈看成一個工具,一個鏈式結構的分散式資料庫,但區塊鏈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區塊鏈技術除了基於分散式網路技術建立起來以外,還包括了很多其他東西,如密碼學、數學博弈論、經濟學的機制設計理論和組織理論、企業理論等,已經超出了所謂ICT(信息通信技術)的範疇。

區塊鏈在分散式網路技術之上融合了很多新的技術和學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所以,你把區塊鏈看成是一組技術融合,跨學科、跨界、跨多條技術線,還是只把它看成ICT裡面的分散式資料庫,這兩個路徑很重要。

對區塊鏈應用的兩種態度

對區塊鏈應用也有兩種態度,一種吹捧成萬能,包治百病。這顯然不對,區塊鏈作為互聯網之後的網路技術,雖能解決很多問題,但也有其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區塊鏈應用一定有其階段性,就好像互聯網應用一樣。互聯網原生技術和原生於互聯網上的商業足夠成熟後,才有「互聯網+」,才有可能往線下、網下、鏈下去輸送經驗、技術等。如果一個線上、鏈上、網上的東西,還沒有被證明過是一個好的東西,傳統行業為什麼非用它不可呢?

2008年開始,區塊鏈技術正式工程化。區塊鏈技術在之前有各種各樣的討論,但是變成一個工程和軟體,是2009年1月3日的事情。工程實現到現在已經10年了,我們有了一些線下的區塊鏈應用。剛剛講到供應鏈,這些技術都是過去10年在鏈上逐漸成熟起來的。

區塊鏈應用的兩種結果

區塊鏈應用有兩種結果,兩條路徑,兩個方向。聯盟鏈和私有鏈是晚於公有區塊鏈產生的。我們現在基本可以做這樣一個觀察性的判斷:所有區塊鏈技術都是在公有鏈上被創造、被發展、被成熟的。聯盟鏈對於區塊鏈技術並沒有帶來什麼價值,而只是把某些東西去掉,譬如把數字貨幣這種激勵機制或者Token激勵機制去掉,就成了一個聯盟鏈。這個沒有好壞之分,共識的達成就好像民主和效率一樣,效率最高的當然是像支付寶或者上海證券交易所,因為只需要一個人確認,如果是全網都要確認,效率一定很低。

我相信聯盟鏈會帶來傳統行業邊際效應的改善。大部分的國際金融組織,不管是IMF,或是國際清算組織,他們討論區塊鏈的時候,實際上討論的是聯盟鏈或者分散式賬本。他們的結論是用區塊鏈技術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是對傳統業務模式來說的,你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客戶體驗,但這只是邊際效應的改善。

真正所謂顛覆式的創新來自於公鏈,公鏈有經濟激勵機制、密碼學的隱私計算、分散式賬本,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有些創新或許我們今天還無法想像。就像移動互聯網, 2007年的時候,我們也無法想像到,如今幾億人都在使用的微信。

從聯盟鏈的角度和公鏈的角度,區塊鏈應用可以看成兩種不同的治理模式。聯盟鏈還是一個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公有鏈的治理機制就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這是兩個不同的應用。

激勵機制也不一樣。我們經常談到有幣區塊鏈,無幣區塊鏈。無幣區塊鏈就是聯盟鏈,聯盟鏈的激勵機制是靠一個中心化的組織,哪怕是多中心,仍然是靠中心化的組織來對參與者進行激勵。區塊鏈則在激勵機制上使得各參與方,各利益方能夠比中心化的激勵機制更能夠做到激勵相融,這是區塊鏈在激勵機制上對經濟學理論的貢獻,對組織運行和商業模式的貢獻。這也是用Token做激勵機制的最大貢獻,使得參與方各得其所。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

區塊鏈技術一直在發展當中,有關於數字貨幣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原來說到數字貨幣就是比特幣、ETH。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的實驗是失敗的,比特幣系統作為一個全球小微支付系統的實驗也是失敗的,但是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是得到了全球共識的。比特幣實際上是一個資產,當初也許是想變成電子現金,可是沒有哪一個貨幣被允許在一年之內匯價波動80%-90%。正因為這樣,整個行業就開始推出了穩定數字貨幣,穩定數字貨幣無論跟美元掛鉤還是其它法幣掛鉤,匯價都不會大幅波動,它就是一個真正的數字貨幣,從支付工具、交易媒介、價值標杆、價值存儲等方面來看,穩定貨幣將來都會取代比特幣。但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也為區塊鏈行業帶來了很多貢獻。

2019年,區塊鏈技術在性能、應用、安全性、可操作性、可擴展性方面的大幅提升,將是穩定數字貨幣未來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穩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會經過三個階段,目前是私人機構創造出來穩定數字貨幣的概念,也成功在技術上證明穩定數字貨幣是可以運行的。但緊接著會有銀行加入,銀行完全可以以美元收集客戶的錢,用美元作為抵押來發行一個穩定數字貨幣。現階段他們在法律上也沒有什麼障礙。穩定數字貨幣發展到最後階段一定是央行出來發布,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天然就是穩定數字貨幣

距離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區塊鏈系統上線,到今天接近十年了。如果把這個時間點作為一個分界線,過去的十年是從零到一的十年,是開創期;未來的十年是從一到N的階段,是發展期。如今區塊鏈泡沫破滅,從幣價大幅下跌到很多區塊鏈公司估值大幅下降,有一點類似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的時候。

縱觀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從上個世紀90年代正式確定互聯網的全球技術標準TCP/IP,到今天也就是20多年的時間。互聯網技術在60年代、70年代已經有很多先行者在做研究。區塊鏈也一樣,70年代就已經有人在研究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等,從70年代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完善,到80年代的智能合約理論,再到密碼學、共識演算法、電子現金,我把這個階段叫做理論準備期。

如今,開創期即將過去,意味著未來當法律越來越清晰之後,主流機構、主流工程師開始進入這個行業。開創者們如果不能與時俱進,比如不願意合法合規,可能會被自己開創的潮流所拋棄。真正賺錢的互聯網公司並不是最早的技術極客,區塊鏈技術也是一樣,真正的社會化、產業化、商業化將從2019年開始,擁有話語權的不一定是最初的創立者們。

謝謝大家,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