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期 腦科學日報

2019年1月4日

科 學 時 訊

1,Cell Reports丨青島大學王克威組揭示熱休克蛋白Hsp70在癲癇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

來源:BioArt

1月2日,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ports上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Hsp70 Suppresses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and Attenuates Epilepsy by Enhancing A-Type Potassium Current的研究論文,揭示了Hsp70在癲癇中的致病作用,並發現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調節A-型鉀電流進而影響神經元的膜興奮性。

閱讀鏈接:

Cell Reports丨青島大學王克威組揭示熱休克蛋白Hsp70在癲癇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

2,Sci Adv:科學家有望利用嗅覺上皮細胞研究多種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

來源:轉化醫學

圖片來源:USC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方法來研究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基因活動,結果他們在人類鼻腔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類細胞來源。

這項研究是PsychENCODE項目進行的首批研究項目,PsychENCODE項目是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於2015年開啟的一項研究計劃,旨在深入研究人類大腦發育和疾病的生物學機制。

閱讀鏈接:

Sci Adv:科學家有望利用嗅覺上皮細胞研究多種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

3,APX3330具有促進1型糖尿病大鼠中風後的神經修復作用

來源:解說國自然

2018年6月,Aging and Disease雜誌發表了題為「 APX3330 PromotesNeurorestorative Effects after Stroke in Type One Diabetic Rats」的論文,文章指出:APX3330具有促進1型糖尿病大鼠中風後的神經修復作用。

閱讀鏈接:

Aging and Disease(IF 5.058): APX3330具有促進1型糖尿病大鼠中風後的神經修復作用

4,通大陳罡團隊發現神奇細胞,有望解決慢性疼痛

來源:南通發布

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是落著於神經系統的一種變化,哪怕是炎症,到最後都會引起疼痛 。之所以會持續發作,是由於神經系統裡面的結構發生了改變。

近日,南通大學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陳罡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n》上發表綜述文章。綜述提出,脊髓小膠質細胞在慢性疼痛的不同階段具有兩面性:既可以促進疼痛的發生髮展,又可以促進疼痛的消退。

閱讀鏈接:

ntfabu.com/news_detail?

5,低成本的社會善念也可化解信任危機

來源:廣州大學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

SoMi範式基本原理的示意圖

研究者將人際互動中充滿善意地關注、尊重並付出行動來滿足他人自主性需要的「低成本」親社會行為稱為「社會善念「。研究人員對在人際互動過程中表達社會善念,是否有助於建立和諧、親密的互動氛圍,是否對信任和合作行為具有促進作用進行了研究檢驗。

結果發現:相比於低社會善念者,接受者與高社會善念者互動時傾向於貢獻更多的資源;且信任在感知社會善念影響合作行為中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說明社會善念行為的實施為互動雙方建立信任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降低了人們時時「設防」的監控動機,使合作帶來的雙贏成為可能。

閱讀鏈接:

低成本的社會善念也可化解信任危機

6,太可愛會讓大腦產生破壞的衝動

來源:solidot

太可愛會讓大腦產生破壞的衝動,科學家將這一現象稱為「萌系侵略性(cute aggression)」。根據發表在《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加州河濱分校的心理學家 Katherine Stavropoulos 和同事紀錄了 54 名年輕成年被試觀看可愛卡通和普通人物肖像的大腦活動,發現可愛卡通與大腦情感相關區域的強烈活動相關聯。

一個人越感到「萌系侵略性」,其大腦獎勵系統的活動越強烈。這一結果暗示了「萌系侵略性」是由大腦中獎勵和情感力量驅動的。侵略性這一負面情緒的出現可能有助於控制瘋狂的積極情緒。

閱 讀 分 享

1,神經綜述:抗生素相關的癲癇發作

來源:神經病學俱樂部

不同抗生素誘發癲癇發作的可能機制

根據國際抗癲癇聯盟的分類,抗生素相關的癲癇發作歸屬於急性癥狀性癲癇發作。這些癲癇發作通常孤立出現,但也可能演變為SE,或反覆發生。抗生素相關的癥狀性癲癇發作常見於β內醯胺類(特別是青黴素和第四代頭孢),碳青黴烯類(主要為亞胺培南),在伴有腎功能不全,腦部病變或罹患癲癇(多數與藥物相互作用有關)的人羣中更易發生。氟喹諾酮類藥物誘發癲癇發作的證據最少。需要注意的是,感染和伴隨的發熱可能降低癲癇發作的閾值。

閱讀鏈接:

神經綜述:抗生素相關的癲癇發作

2,你正在讀的Nature,今年150周歲啦!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2019年,《自然》迎來創刊150週年紀念。

1869年,《自然》第一期正式出版。2019年,《自然》迎來創刊150週年紀念。這些年來,正是全球科研共同體及其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幫助塑造並指引我們發展,最終成就了今日的《自然》。回顧《自然》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然》150年來所經歷的科學和政治環境以及《自然》本身的傳播變化。

因此在2019年,我們將慢慢回顧各種學科所取得的研究進展,思考科學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變化。我們將探索《自然》曾出版過的部分最具影響力的論文在當代的意義,深挖歷史的寶庫,並嘗試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加以探討。

閱讀鏈接:

你正在讀的Nature,今年150周歲啦!

資 源 分 享

Graphpad Prism如何科學地選擇統計學方法

來源:弗雷塞斯

P<0.05體現了差異,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大家用什麼統計學方法,用什麼工具計算P值呢?GraphPad Prism可以解決科研中85%以上的科研作圖和統計問題,我們就用ta來實例操作下,如何科學地選擇統計學方法。內容包括:

  • 不同種類的t檢驗應用案例
  • graphpad 做t檢驗分析

詳情鏈接:

Graphpad Prism如何科學地選擇統計學方法

資 訊 信 息

創新止痛藥獲FDA優先審評資格,有望4月獲批

來源:葯明康德

Heron Therapeutics的獨有藥物遞送技術(圖片來源:Heron Therapeutics官方網站)

日前,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生物技術公司Heron Therapeutics宣佈FDA已經接受其非阿片類在研止痛藥HTX-011的新葯申請(NDA),並頒發了優先評審資格。這一申請有望在2019年4月30日前得到批複。

詳情鏈接:

速遞 | 創新止痛藥獲FDA優先審評資格,有望4月獲批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Cell:腸腦連接如何改變動物進食時的行為;新型無線神經刺激器有望為神經疾病提供新療法;回眸2018:睡眠科學的成長;

2,腦科學日報|Cell: 科學家首次發現「運動激素」受體; 陸林:中國精神衛生領域的今天和明天; 新的炎症相關三維 AD細胞模型;。



Brainnews腦科學社羣

添加管理員微信:brainnews_01,申請免費加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