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革命之路

》是萊昂納多和凱特溫斯萊特繼《泰坦尼克號》之後的二次合作,當年的金童玉女傑克和露絲變成了普通的上班族和家庭主婦。

如果說《贖罪》是講一個文藝女青年害死人的故事,那這部《革命之路》就是講一個文藝女少婦「作死」的故事。

先說說這部電影的基調——文藝。一對讓人羨慕的模範夫妻,突然妻子萌生一個作死的想法:拋下房子、工作,去巴黎。經過討論,這個想法讓夫妻倆在空中飄忽了好一陣,他們享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和震驚的表情,對自己浪漫的做法引以為傲。這樣的想法不禁讓人聯想到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的主人公,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每天作畫,最後得了麻風病,全身潰爛而死。

再說說演技方面,凱特·溫斯萊特和老搭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這部電影裏都展現出了影帝影后級別的水準,而憑藉此片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邁克爾·珊農也印證了「演技派都是神經病」的定律。在邁克爾·珊農刺穿了他們不能去巴黎的原因之後,夫妻倆展開爭執,凱特先是悲痛失措,然後瞬間轉而癲笑,最後歇斯底里,把之前壓抑的憤怒全都爆發出來,情緒轉換得爐火純青。而兩人爭執的原因可以說是凱特對萊昂納多掩飾的失望,也可以說是萊昂納多對妻子不切實際想法的不爽,總之離不開一個文藝範十足的「作」字。最讓人驚訝的是,同樣在08年凱特主演的電影《朗讀者》中,凱特飾演的是一個文盲,本著對文字的渴求和本能去勾引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上牀。也許文藝女少婦和女文盲有著本質的相似。   

再回到文藝上,文藝的「作」,就是對現在生活的不滿意,對配偶不滿意,覺得不浪漫沒情趣,就去出軌;對單調的工作生活不滿意,就辭職去旅遊或者學跳舞學音樂,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衝動,而往往又迫於現實的無奈被迫放棄了,這部《革命之路》把人們的慾望集中放大來看,並且給與悲劇結局讓人深思。   

其實不止文藝青年,很多人都在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想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我要怎麼樣才能過得有意義,而不是窮得只剩下錢。每當社會進步,社會矛盾就集中在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了喫不飽餓出來的問題,那就讓我們來解決喫飽了撐出來的問題。精神文明和物質基礎像人的兩條腿,總要輪換著一邊邁一步,走起來纔是最輕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