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耶律律(AuthorYelvlv)在這裡,學會波瀾不驚

先看大環境,全民皆商人人創業,放貸的比貸款的人多,開公司的比打工的人多,創始人比手藝人多,教寫作的比正經寫作人的多;再看個人奮鬥,多少人如同貝爾福特一般,深夜宿醉斷片,在享樂中迷失自我。

老婆在車上給「我」KJ,跑車被定義為炮車,由此開始倒敘插敘,各種FUCK啪啪啪。本文首發公眾號:耶律律(AuthorYelvlv)在這裡,學會波瀾不驚

有力量,是所有電影的首要衡量標準,無論是文藝片商業片,或者是類型電影作者電影等。如果一部片子標榜自己如何牛逼,敘述內容卻不痛不癢,勾不起觀眾的心頭的小惡魔,那說什麼都是裝逼。這個標準,對於創作者是非常高的要求,能做到這一點的導演並不多,本片馬丁斯科賽斯算一位。

說到《華爾街之狼》的力量,自然就說到了它的結構。老婆在車上給「我」KJ,跑車被定義為炮車,由此開始倒敘插敘,各種FUCK啪啪啪。遇到伯樂教我FUCK啪啪啪;和一羣二貨創業,大夥一起啪啪啪;賺錢嗑藥出軌,大叫FUCK啪啪啪;遭遇危機,跑到歐洲啪啪啪;慶祝勝利啪啪啪、給人洗腦啪啪啪、身陷囹圄啪啪啪。總之全片三小時看下來,就是說FUCK和啪啪啪。片中嗑藥吸粉稀鬆平常,就像港片不停喫飯一樣,估計片場小李吸得假粉,得有二斤。

看三小時的電影其實很累,但這部片不存在的。開始你以為是傳記片,錯啦是勵志片,又錯啦明明是文藝片,雙錯啦可能是犯罪片,叒錯啦絕對是毛片,叕錯啦原來是愛情片,結尾驚嘆全錯啦其實是劇情片。

如果還沒看電影,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迫不及待了,這不就是電影有力量的表現??

?

對白沒什麼好說,萬變不離FUCK,估計演員噴出的口水也得有二斤,布魯斯威利斯也要望塵莫及了。小李對於這個癲狂的角色,把握非常精準。電話銷售時,強大的自信讓他鄙視一切;給員工洗腦時,溫情和瘋狂並存;嗑藥嗨皮時,活像個神經病;面對危機後,內心掙扎彷彿就寫在臉上。

磕了過期葯腦麻痹下樓梯那段戲,好笑又揪心,小李在演神經病方面,也算獨樹一幟。放眼好萊塢,也就布拉德皮特,能與之棋逢對手。除此之外,影片大量紙醉金迷的鏡頭,毫無收斂甚至感覺有些失控。打破第四面牆的鏡頭運用,小李飾演的貝爾福特,多次伸手觸摸外圍女胸部,不經意的舉動,讓人懷疑創作者底線同時不得不感嘆其真實。沒錯,《華爾街之狼》的布光與構圖十分平實規整,躁動的鏡頭之中,沒有《禁閉島》那樣的虛妄感。?

?眾所周知,主人公喬丹貝爾福特,是個90年代的華爾街證券經紀人。他因經濟詐騙和操縱股價等多項罪名,服刑兩年。又醜又胖,看到金髮南美妞就自擼的怪異男丹尼,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和貝爾福特相互出賣,最終獲刑四年。但與他們極盡奢靡的生活相比,這樣的代價並不算高。

現實中的貝爾福特,具有小強一般的信念,以及對命運的掌控能力。服刑結束後,走上了演講培訓之路,向人們推銷成功的祕訣;還將自己的故事寫成書,拍成電影。在商業社會中,他能時刻把握賺錢的機會,推銷的不僅僅是某個產品,而是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以及內心的虛榮。就像開頭結尾呼應的筆一樣,如何把它推銷出去,供需關係是問題的核心,貝爾福特是定義供需關係的高手。用貧窮疾苦鞭策員工,用巧舌如簧榨乾客戶,用紙醉金迷捆綁合夥人,用挖苦引誘聯邦特工,這些都是他的本事,華爾街之狼名副其實。

?

?說到為員工洗腦,想起一個小插曲。影片中貝爾福爾不斷提起五月花號,用來鞭策眾人為自己幹活,盡顯萬惡資本家的醜惡嘴臉;而在我早晨去上班的街邊,一家房產中介門面前,站著兩行俊男靚女,在領導的帶領下放生朗誦《弟子規》。東西方資本家其實差不多,都善於挖掘歷史和典籍,用其不可顛覆的正確性,來背書洗腦的正確性。?

?

《華爾街之狼》上映之初,引發的眾多爭議。很多人說,影片沒有關注受害者,沒有對主人公進行道德批判等等。甚至有評論認為,馬丁故意美化貝爾福特。接受不了貝爾福特的道德缺失,卻能接受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要批評一方面被誘惑,這明顯是個悖論。

在我看來,如果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紅樓夢》,那麼《華爾街之狼》便是《金瓶梅》,前者有中產的放縱和思考,後者僅提供真實的描述,無關道德或殘忍。影片並沒有揭露華爾街黑幕,也沒能做出道德批判,反而在主人公的視角中,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洪流。當你沉浸在貝爾福特放浪形骸的生活氛圍中時,發現他追求不是道德和正確,而是至高無上的信仰,這信仰就是金錢。

那麼,我們最初追求的是什麼?五年前影片上映,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五年時間並不算長,但變化卻翻天覆地,我們這片大地,也像華爾街一般,不在信仰道德和正確。?

?先看大環境,全民皆商人人創業,放貸的比貸款的人多,開公司的比打工的人多,創始人比手藝人多,教寫作的比正經寫作人的多;再看個人奮鬥,多少人如同貝爾福特一般,深夜宿醉斷片,在享樂中迷失自我。但悲哀的是,貝爾福特這樣的人,仍然是人們羨慕的佼佼者。他能通過個人奮鬥抵達巔峯,而絕大多數人,收穫的只有偽裝的體面,和失意後的落魄。

魅力膚淺,表達誇張,習慣性撒謊,控制慾強烈,渴望沉浸在物質、藥物、酒精的麻醉中,推卸責任,毫無自控力,性濫交等等這些,是貝爾福特的性格特徵,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自查一遍,再批評這個腐朽的資本家也不遲。最終會發現,華爾街只有交易,遍地是狼,而你我不在華爾街也是狼。失控的人生,如同滄海一粟,被時代洪流所裹挾。那個批評和誘惑的悖論,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竟然化解了,道德制高點上的批評,屢次被用作逐利的手段。

時代交給人們的並不是使命,而是如何抉擇的選擇題。大多數人的抉擇,和貝爾福特不相上下,可惜並不是道德和正確。在影片結尾,他為了得到寬大處理,出賣了所有合作夥伴,將自己所有信用透支殆盡。有趣的是,當特工帕克裏克在地鐵裏沾沾自喜時,人們看到貝爾福特獲罪的新聞,臉上並沒有喜悅,而是默然甚至悲傷。和我們的鍵盤俠一樣,平日充斥著對名利得渴望,潛臺詞卻說,你看看這些姓馬的,生活也很糟糕不過如此,可如果那天這些姓馬的真的被法辦,屏幕前怕有很多靈魂要黯然了。?

?導演並沒有安排善惡有報,也沒有進行道德批判,將所有思考留給觀眾,我想這其中必有深意。貝爾福特至今仍存在詐騙嫌疑。原因是他早期和美聯儲有協議,將所得收入50%歸還當年受騙投資者,直到2013年美聯儲還在懷疑,還給受騙者的只有很少一部分。這個時代的真相,是姓馬的就算被法辦,我們也無從得知。失控癲狂的生活,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真相,盡情狂歡就是真相。

討論到這裡,電影本身顯然更輕鬆些,符合它娛樂的本質。有人說看電影能經歷不同的人生,我以為電影最大的作用在於,刺激我們對生活的洞察,感受不同的可能性。用本片舉例,最初我或許嚮往紙醉金迷,後來才漸漸感悟,失控是多麼可怕,更不要說諸事背後的真相。回過頭看一遍自己的生活,更新一次座右銘,就這樣學會波瀾不驚。

作者:耶律律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