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農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紀念日。布袋和尚傳說爲五代後梁時期之僧人,明州奉化人。因常揹負一隻布袋,又稱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時明州奉化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樑高僧。傳說他身寬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大布袋,永遠也裝不滿;有時茬稠人廣衆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開:“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內。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嶽林寺東廊磐石上,說偶道:

  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幹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

  他於後樑貞明三年(917年)在嶽林寺圓寂,逝前說《辭世偈》,稱自己爲彌勒化身。人們恍然大悟,以爲此即彌勒菩薩顯化,因而從北宋開始,就畫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於天王殿中,稱爲大肚彌勒;有的還讓他帶着那個“布袋”,佛寺中笑口常開、袒腹露胸的彌勒菩薩像,即由此而來。後人以布袋和尚的形象替代了彌勒菩薩。佛教寺院天王殿面朝進門香客、外向而坐的笑口常開、袒胸露腹的彌勒菩薩,就是奉化的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的事蹟,正史記載很簡單,但在奉化流傳的許多故事,描述了他的聰明智慧、幽默風趣、與人爲善、樂觀包容等精神和品德。

  布袋和尚是一位來自民間、深得民心的大師,其真性最本然。傳說,布袋和尚身世如謎。據說唐朝時,寧波奉化的龍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有惻隱之心人將其救起,只見孩子圓頭大耳、眉清目秀,對人咪咪發笑,人們愛不釋手,把孩子抱回家來。後來,這孩子長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嶽林寺。出家後,他總隨身帶着一個大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喜好田間勞作,最好與人打賭取樂。有次與人比賽插秧,誰輸了誰請喫夜飯。四位農夫手起手落,不一會兒田中就綠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輸了,他卻呵呵笑着,高聲吟詩: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稻,退後原來是向前。

  大夥一聽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 “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光是說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經指的眼耳、鼻、舌、身、腦,“稻”與佛“道”又諧音,最後一句,“退後原來是向前”,不僅描繪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辯證的哲理。人們在琢磨的時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樂呵呵地插完秧苗。

  布袋和尚交友帶着三分俠氣,爲人存有一片素心,他在圓寂前,說了四句《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說畢,即在青石上端坐而逝。後人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

  這位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時常勸化人們要忘卻煩惱,寬卻肚皮。他也時常手持藜杖、撒履閒行,應了佛法中的“萬法本空”之意。

  後代文人崇敬這位可敬的大師,提寫了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首婦孺皆知的句子讚頌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

  《彌勒佛心咒》

  om mai treya svaha

  嗡 美 鎮 達 楞 梭 哈

  今日,

  讓我們虔誠頂禮布袋和尚,

  一學:他救助蒼生的大願力;

  二學:他看透人生的大肚量;

  三學:他微笑人生的好心態。

  同時,

  彌勒菩薩代表了幸福吉祥、健康長壽,

  也被稱之爲“招財彌勒”,

  不僅能讓家庭變得和樂融融,

  還能讓衆生招財納福!

  至心稱念彌勒菩薩心咒。

  彌勒菩薩慈悲,

  賜福諸位同修及家人

  平安吉祥、福財雙增、幸福美滿!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所有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請各位佛友今日喫素唸佛、

  戒殺放生、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學佛精進、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本公衆號的轉載文章僅作公益性分享,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衆讀者。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本文內容綜合自網絡。

  佛說:“若爲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爲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一切佈施中,法佈施爲最。轉發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幾秒鐘,讓更多人得聞佛法,即是法佈施。

  點贊和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