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峰

  话说,尽管有很多争议,但是,1918年3月14日,苏联高层还是选择了在不平等条约《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也正因如此,才为苏联政权的巩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让我们将目光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这个时期也正是世界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一方面,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都希望苏联能够继续站在他们一边,在东线牵制一部分的德军主力。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生政权——苏联却并不想继续参加到这一场混战当中。

  于是,这种情况下,苏联高层便决定要单独与德国在苏联小镇布列斯特进行谈判,争取使苏联迅速到达一个和平的状态。然而,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双方却始终达不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直到1918年2月9日这一天,德国向苏联下达了一份最后通牒,即:要么就继续打下去;要么就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当然,具体条件对于苏联而言实在是太苛刻了,甚至,就是一份耻辱。比如:《和约》中明确规定,苏联必须割让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还得再交付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

  显然,这一最后通牒立刻在苏联的内部激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许多苏联高层人员都反对在这一《和约》上签字。但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三思之后却认为:苏联已经无力再进行战争了。因为,此时的苏联不但粮食非常紧缺,就连士兵的士气也都是萎靡不振。如果硬打下去,对于苏联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于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就派遣外交部部长托洛茨基再次带领苏联代表团前往布列斯特和德军进行谈判。并且,一再叮嘱他,如果德军态度强硬就一定要在《和约》上签字。然而,这位外交部部长托洛茨基又是如何做的呢?他竟然在会场上临时自行决定,不予签字,并很快返回了当时的苏联首都彼得格勒。显然,这一下子,就如捅了马蜂窝一样,德军很快就对苏联发动全线进攻,而苏联军队则是一败再败。仅仅几天之内,德军的前锋部队就兵临苏联首都的城下,眼看着苏联政权是危在旦夕。

  于是,这种危急情况下,一方面,苏联又紧急成立了一支崭新的队伍,以阻挡德军进攻的脚步。另一方面,赶紧又派出外交大使前往德军阵营,请求再次进行谈判。但是,德国这一次的谈判条件就更为苛刻了,不但扩大了割地的范围,还将战争赔款增加到了60亿卢布。

  当然,尽管如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苏联高层还是同意了这一份不平等条约,并在1918年的3月14日正式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至此,苏联才腾出一只手,不断加紧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为日后苏联的强大做了很多必要的准备。

  总之,为什么说《布列斯特和约》对于苏联而言是一份耻辱?因为这一份《和约》让苏联是既割地又赔款,直到德国战败才正式予以废除。(吕海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