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毋庸置疑大衆是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但就個人而言,我始終對這個品牌提不起興趣,因爲它過於均衡,沒有特別突出的一面,也沒有遭人詆譭的一面,就像一場去掉最高分和去掉最低分的比賽,因爲平均分秒殺所有對手,所以大衆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相較之下,個人更喜歡有缺點但不致死的品牌,例如馬自達。相信在這一代年輕人眼裏,馬自達的設計、技術、品牌理念以及品牌形象,都是放眼望去少有的人性化存在。因爲這個品牌骨子裏的人性化,所以我接受它冷啓動發動機噪音大,接受它後排空間吃軸距,同時也接受它NVH表現平平。因爲不完美,所以馬自達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戰鬥機器。

  可世間萬物常常被拿來對比,站在第三方的理性角度,有對比必然有輸贏,甚至無需考慮這場比賽是否對等。

  以往我們對比兩款車,習慣性拿同級別車型一一對照:外觀、內飾、空間、動力、配置、價格blahblahblah……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無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對於將要買車的人來說,這種絕對公平的對比很少存在。例如一個開2.0L阿特茲的人,和一個開1.4T凌渡的人,因爲經常一起上下班,難免會在路上比較起來。

  爲什麼選2.0L阿特茲?

  出於個人喜好,阿特茲車主在最初選車時就限定在本田和馬自達兩個品牌之間,預算不多,但性能優先。於是在15萬元範圍內,思域贏了昂克賽拉,可當時思域需要加價提車,而且等兩個月都沒有消息。再對比2017款雅閣和阿特茲,後者因爲設計勝出。

  最終選定阿特茲之後,在2.0L中配和2.5L低配車型中,阿特茲車主更偏向配置齊全的2.0L中配車型,況且對於日常駕駛來說,2.0L+6AT已經可以覆蓋大部分用車需求。雖然阿特茲優惠並不大,但贈送10桶全合成機油意味着接下來5年的時間,保養車能節省不少費用。

  爲什麼選1.4T凌渡?

  凌渡車主同樣擁有明確的選擇範圍,那就是大衆集團旗下汽車品牌。最初心心念唸的其實是奧迪A3,奈何預算不夠只好退一步重新計劃。恰逢凌渡上市不久,“奢適寬體轎跑”的Slogan讓這位熱血青年心動了。

  要知道,2015年在VW品牌體系中尋找一輛足夠年輕、運動的車型,除了CC和尚酷,其餘都是父輩們纔會愛不釋手的車。所以凌渡的出現,讓原本預算有限的人看到了希望。最終在一場車展活動上,凌渡車主不僅一口氣提車,還獲得了當天成交榜的幸運一等獎,獎品是時下最火的Apple Watch。

  阿特茲和凌渡有可比性嗎?

  如果按照車型級別來看,一箇中型一個緊湊型,是沒什麼可比的。但如果今天有一個沒有目標、也沒有預算限制的人要買車,面對身邊兩個不同品牌的車型,無論級別是否對等,這兩臺車型的綜合表現都會影響這位準車主的認知,甚至決定了最後入手的車型。

  所以說,如果你也是這樣一位沒有太多限制的準車主,不要完全聽信常規的車型對比,一定要去實地體驗試駕後,才能知道哪款車是屬於你的馬路伴侶。

  爲什麼最後“輸”的是阿特茲?

  兩款不同級別車型的對比雖然聽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體驗後你會感受到不同品牌對產品細節的把控,包括每一處設計與其背後的意義都能體現出一個品牌的性格。

  馬自達向來強調爲用戶提供“人馬一體”的駕乘感受,所以在阿特茲身上體現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圍繞駕駛者存在。長到成爲駕駛盲區之一的車頭,是爲了給駕駛者提供更好的中心位置,這樣無論在高速行駛或者城市緩行道路中,不僅腳下的動力緊跟駕駛者想法,整個車身都圍着你“轉”,這是馬自達“異於常人”的特色之一。

  凌渡則不一樣。作爲大衆首次在緊湊型家用車級別嘗試更低矮、更寬大的造型設計時,凌渡因爲先天優越性和速騰、朗逸等車型拉開差距。在凌渡身上你能看到大衆一貫的均衡:每一處用料的紮實、車縫的寬度控制、以及EA211發動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帶來的低速爆發力,這些都是你不能拒絕它的地方。

  兩臺車擺在一起,阿特茲在氣勢上贏了,凌渡在加速上勝了。兩款車的後排空間彼此彼此,但阿特茲畢竟是中型車,雖然犧牲了後排空間,但給足了後備廂空間。而凌渡最終把阿特茲“打倒”的原因,竟然是一個音響惹的禍。

  “我的音響比你強多了。”凌渡車主這句話一出,阿特茲車主反手就是一耳屎。但是聽着聽着,竟開始懷疑起了阿特茲的音響。

  原本想用手機錄音來展現這次奇特的對比,但是再好的手機錄音也只是單聲道模擬立體聲,與人耳坐在車裏前後排位置的體驗完全不同,更無法展現細節上的差別。所以大致描述就是:凌渡的音響低音更渾厚,整體效果更清晰。

  之所以強調2.0L阿特茲和1.4T凌渡,是因爲這兩款車用的都是原廠音響,沒有品牌,沒有特殊調教,在直接展現同一個設備同一首音樂的效果上,凌渡贏了阿特茲。

  借用阿特茲車主的原話描述就是:“我把低音加三,音量開到30之後,才能幾乎和凌渡的正常音效持平。此外,在同樣條件下站在車外感受區別時我發現,當車內音樂響起,我的車門震動幅度比凌渡大。”

  就這樣,兩位車主在一番僵持後,阿特茲車主發現了自己的“弱勢”所在:空間和NVH

  上文中我們提到,馬自達爲了給駕駛者創造更好的駕駛環境,所有設計都圍繞駕駛者存在。所以在車型設計上,阿特茲的線條是車頭寬,車尾逐漸收窄;體現到內部空間就是:前排幾乎相當於飛機頭等艙,而後排就是經濟艙。

  但凌渡因爲緊湊型尺寸的優勢,雖然車寬大於普通緊湊型車,但整體空間還是屬於緊湊級。於是在同樣音量,差不多的低音效果下,因爲空間更小,所以凌渡車內的迴響效果要比阿特茲好;阿特茲因爲前排更空曠,所以迴響效果更擴散,無法集中返回到人耳中。

  此外,凌渡前排除了門板位置外,兩側A柱上均有音響,相當於多了兩個混合聲道,所以在整體音響效果上,阿特茲的確比凌渡差了點意思。這是空間和設計造成的差別。

  而站在車外體驗時,阿特茲的車門震動竟然比凌渡震動明顯,這就是日系車和德系車造車理念的區別了。

  早期消費者怎麼誇大衆?聽關門聲、敲車門。必須承認大衆在板材用料以及整車NVH上做得確實好,完全滿足了國內大多數消費者的喜好,以至於成爲中國品牌爭相追逐的標杆。而對於所有日系車來說,不止馬自達一家,本田、豐田、日產等品牌,它們的重心從來都不在這些方面。

  人們常說日系車“皮薄”,但又因爲油耗和耐久性最終妥協。日系品牌因爲自身發展歷史不同,在造車理念上有屬於自己的偏重,例如獲取更多空間,探索內燃機的極限,以及提供更好的人車交流環境。

  但是這些最終呈現在產品上之後,消費者很少去感知其背後的意義,而更在意其直接表現。所以當阿特茲車主在反覆比較之後,他承認凌渡的音響確實好,阿特茲的NVH確實一般,並且爲之前給凌渡車主的一耳屎感到抱歉。

  事情就是這樣,一次非常規的車型對比,一次日系品牌和德系品牌的“文化交流”,這些都告訴我們:買車一定要試駕,否則你不會知道誰的空調更好用,誰的音響更好聽。畢竟這些細節,都是你日常用車中時刻陪伴你的功用,如果這些體驗無法滿足你的喜好,那這款車一定不屬於你。

  而那些從一開始就有着明確目標的人,他們也從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無論馬自達還是大衆。

  客官別走,下面還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