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美國陸軍的朋友,肯定對其種類繁多的單位臂章和作戰服上多處魔術貼印象頗深。雖說自2003年,美軍開始採用UCP/ACU作戰服並用魔術貼來區別軍銜、服役單位等陸軍元素,但國內的軍事迷還是對美國陸軍這種雙臂章的設定有些疑問,下面這篇文章就來解讀這些常見的問題。

新式的OCP W2作戰服上衣一共有五處魔術貼,分別為貼國旗和海外服役單位的右臂章、貼技能條/職務識別和所屬服役單位的左臂章,胸前的軍銜章、左胸條軍種章和右胸條姓名章。

將於2019年10月退役的UCP/ACU、MC迷彩,和現陸軍航空軍A2CU等作戰服的左右臂章整體劃分為兩部分,貼單位臂章處比OCPW2的要小。

UCP、MC、OCP軍服對比

不管是OCP還是UCP,雖然有五(七)貼魔術貼的地方,但並不是所有官兵都會貼滿。下面一一來介紹:

新兵的作戰服

一名新兵的作戰服上魔術貼貼的最少,但也會有姓名條、軍種條和美國國旗這三樣。入伍前直接晉陞的二等兵、三等兵和技術兵會多一個軍銜章。除了美國國旗外,很多官兵會找裁縫將姓名條、軍種條和軍銜章縫在自己的軍服上。

反向的美國國旗

很多人在影視劇或者照片上看到美國大兵佩戴的國旗是反著的,都會發出此疑問。是的,從觀察者這個角度來看,反向美國國旗會和佩戴者同步前行,猶如國旗在風中飄揚的感覺。更有意境的說,當反向國旗佩戴在官兵的右臂時,象徵著奔向戰場,永不後退的美軍。

左臂章

新兵下連隊後,會在所屬部隊那獲得自己的第一枚配單位臂章。這個臂章會貼在官兵的左臂上並伴隨其現服役階段直到下一次單位調換。在正式服役的官兵身上都會看到左臂章,用來區分新兵與已經下連隊的官兵。陸軍官兵時而會收到短期任務被臨時編入其它單位,由於是暫時性的,所以不會收到臨時單位的臂章。部隊要求整體性和紀律性,所有官兵的左臂章都是統一的。

右臂章

右臂章的學名是 former wartime service patch (先前戰時服役臂章),簡稱combat patch(戰鬥臂章)。有過海外執行任務經歷的官兵纔有資格佩戴右臂章,佩戴的臂章自然是曾經被派遣海外服役的單位。如果有過多次海外服役經歷,可以自行選擇右臂章上的單位章。一般官兵會選擇畢竟有名氣的旅、師徽章來彰顯自己的榮耀。也有些官兵,把不同的單位章放在不同的軍服上,這樣省下摘取的次數,還能用海外服役的次數來暗示自己的豐富履歷。由於每個官兵的經歷不同,所以一個單位裏所有官兵的右臂章幾乎也不同,甚至是空的,這與左臂章的統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技能條/職務識別

右臂章上方貼的是美國國旗,那左臂章上方呢?

左臂章上放可以貼技能條和/或職務識別章。技能條又分個人技能和單位技能,大家熟悉的個人技能有遊騎兵、工兵、特種部隊等,單位技能既是單位徽章上的 airborne,mountain,honor guard等。

職務識別章,大家最熟悉也可能是唯一熟悉的就是ISAF「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了。除此之外,還有在軍隊巡邏的MP(憲兵)、醫療兵(MEDIC)等職務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訓練學校中,學員都會輪換地擔任領導位置,所以有CO、XO、PL、SL、ATL(連長、副連長、排長、班長、副班長)等領導職務章來區分學員和學員領導。

技能條還有一種就是用來開玩笑的,比如「ThatGuy」(搞特殊分子)」Regular Guy」(無作為分子),這種條如同國內廠商製作的搞笑魔術貼「單身狗」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