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手足口病、百日咳,這三種疾病雖然不是常見疾病,但是大部分寶寶都可能遇到。在這裏要提醒各位寶媽,這三種疾病,都有相對應的疫苗,可以去當地的防疫站諮詢,提前給寶寶接種。但是,就算接種了疫苗,也不能完全杜絕疾病的發生,體質差的寶寶,依舊會被病菌感染。

  那麼,一旦寶寶不幸“中招”,寶媽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春季和冬季較爲多見,6個月~3歲的寶寶患此病較多。

  患水痘的寶寶,剛開始提問是38℃~39℃。但是,很幼小的寶寶,幾乎沒有發燒,出現皮疹可能是第一種症狀。發燒一天後,寶寶身上會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開始,再蔓延到全身各個地方。小紅點會變大,最後變成有液體的水泡。1~2天后,水泡會破裂,結痂成硬殼或者疙瘩。新的小紅點會再次在同一個位置上出現,重複同一個過程。

  2~6天的時間,新紅點出現2~4次,10~15天后,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下疤痕。切記,水痘的皮疹在3~4天內分批相繼出齊,皮膚會很癢,家長要看着寶寶不要用手去抓撓。

  在治療上,需要採用抗病毒藥物對症治療,水泡癢的時候,可以使用龍膽紫塗抹水泡。一定要給寶寶剪指甲,或者戴手套,避免抓破水泡,同時要保持全身清潔。(沒有經驗的寶媽,一定要尋求兒科醫生的幫助。)

  小兒水痘的護理小知識:

  一旦確診爲水痘,患兒應該立即隔離在家,直到水痘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康復,但是傳染性還是比較強的。

  發燒期間,要讓患兒臥牀休息,體溫超過38.5℃時要服用退燒藥,多喝水,吃清淡的食物。

  避免寶寶因爲皮膚瘙癢,而抓破水泡,引起皮膚感染,因爲細菌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部位。給寶寶帶手套,也是爲了避免病菌感染到眼睛,形成角膜炎。

  衣服要寬鬆、勤洗勤換,避免穿太厚,引起皮膚出汗,更加瘙癢難受。

  水痘是不是出的越多越好?

  有的家長錯誤的認爲,水痘出的越多越好,所以一味的給寶寶吃發表的藥物,結果導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更加嚴重。寶寶護因爲特別瘙癢難受,而哭鬧不止、煩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輕者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細菌通過破潰處,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敗血症。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以發燒、口腔潰瘍、皰疹爲特徵。剛開始的時候爲低燒、食慾減退、並且喉嚨腫痛。發燒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爲紅色小皰疹,然後變成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頭、牙齦、口腔黏膜,1~2天后,會在手指和足底發現皰疹,有時候臀部也會有。

  如果寶寶患有手足口病,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手足口不嚴重的話,在7天左右即可痊癒,沒有併發症。但是,也有極少數患兒,會併發無菌性或者病毒性腦膜炎,其症狀爲發燒、頭疼、頸直或者背痛,這時候必須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手足口病的護理小知識:

  避免讓寶寶與可疑患兒接觸,飯前便後要洗手,不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如果寶寶被感染,一定要臥牀休息,多喝水、吃清淡食物,如果不能吃飯的情況下,要及時輸液補充營養。

  患兒用過的所有物品,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洗、消毒。

  三、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是春季、冬季較爲常見,一旦發現要隔離就醫治療。

  百日咳的潛伏期最短3天,最長21天,平均7~14天。發病初期進展緩慢,發病第一週跟普通感冒類似,一週後咳嗽開始加劇,甚至咳嗽停不下來,臉蛋憋的通紅,個別情況下會喘不上氣。隨後會是一陣痙攣性咳嗽,直到鼻涕、眼淚滿面,咳出大量痰液,吐出食物爲止。每天發作6~7次,甚至更多,百日咳患兒需要10~12周才能恢復,所以被稱作百日咳。

  嚴重的百日咳,對患兒是非常危險的,體質較弱的寶寶比較容易患此病。併發症主要是肺炎和永久性肺損傷,也有2%的百日咳患兒有可能發生腦炎。

  在護理的時候,要注意室內溫度和溼度,不可以太乾燥。日常飲食以少食多餐爲主,多喝水防止脫水。如果患兒本身感覺良好,就不一定需要臥牀,但是必須和其他寶寶隔離,不要做太累的動作。尤其是在夜間,患兒咳嗽加重的時候,加重要多安慰寶寶。

  各位寶媽,如果您有關於“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請在評論中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