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沒有權威數據統計,但可以預測,本科“雙非”大學的考研生,幾乎都是希望通過考上985、211名校,來洗白自己第一學歷含金量不足的事實。

  從實際的結果來看,有些人的確通過考研“走上了人生巔峯”;也有人雖然很努力,但依然鎩羽而歸,終究是難圓名校夢。所以,對於考研,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都要抱有好的心態,因爲它真的並非你簡單投入時間精力,就一定能考上的。

  趙芳菲是今年290萬考研生之一,只不過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報考武漢大學了。芳菲本科就讀於武漢的一所三本院校(現在統稱爲民辦二本),第一年考研的時候,以3分之上與複試擦肩而過,遂放棄調劑機會,直接發起“二戰”。

  全職“二戰”之路的艱辛,想必過來人都懂,但趙芳菲爲了圓夢武漢大學,絲毫沒有任何心理波動。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她拿到了412分的初試超高分,排名整個專業第一名。

  不幸的是,在複試結束後,趙芳菲的總成績排名下滑到了第8位,而該專業共計招收7名,這讓她想死的心都有了。當她看到學校公佈的擬錄取名單後感嘆“這不是赤裸裸的第一學歷歧視嗎?”因爲,被錄取的7人本科全部來自985、211大學,其中有3人還是本校的調劑生。

  不過,考前聯繫的一名武漢大學導師卻告訴趙芳菲,雖然她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也很善於考試,但導師選擇研究生並非簡單的參考初試成績,重點還是考察其是否有科研潛力,而趙芳菲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大多在強調自己在過往學習上的優異表現。

  每年考研季,類似趙芳菲這樣的考生有很多,他們初試成績很高但最終落榜,會很本能的質疑目標學校複試有貓膩。其實,這樣的懷疑是立不住腳的,更多的還是自己能力不夠或複試表現不好,沒有表現出導師想要看到的素質和潛力。

  至於這種素質和潛力怎麼表現,每所學校、每個導師的標準不一,所以這才說複試變數大,即便是初試第一,也並不能確保一定上岸。

  你覺得考研複試中存在歧視第一學歷現象嗎?歡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