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估算,截至目前向市場投放的迷你KTV已達2萬多臺。這種商業模式是否能持久?在體驗上是否優於傳統 KTV 模式?


瀉藥。其實之前有回答差不多的問題。

鄧爺爺: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還是讓已經體驗過咪噠、友唱6、7次的司機我來說兩句吧。

一、產品體驗

第一次去體驗友唱的感覺還是很新鮮和驚奇的,兩邊的玻璃掛滿了布簾,只容納下1-2個人的空間屏蔽了外面的喧囂吵鬧,戴上耳機、拿上話筒,整個世界就是你的。

另外,當你沉醉其中,唱的手舞足蹈,偶爾能看到外面好奇地看著你的圍觀羣眾,也許你心裡的感受可能是這樣:

無形裝逼最為拉風,嗯。

二、營業情況

對於咪噠的營業情況,官方稿件是這麼宣傳的:

從市場上第一家迷你KTV品牌咪噠miniK在2013年開始試水至今,這個痛點被證明確實存在。相關人士透露,朝陽大悅城友唱的單臺機器月營業額在1.5萬元左右,平均每天每臺機器進賬500元。

週末時,年輕人經常會排隊,隊伍末尾,兩個在商場星巴克工作的姑娘特地在工作日的晚上趕來唱歌:「為什麼沒有顯示屏?能看到別人唱歌時還有多長時間結束更剛需啊!」

這說得好像又是一個豬都能飛的風口,看的我都有點兒小心動了呢。

但讓我們先冷靜下:難道所有線下的迷你KTV點都是這麼火爆,還是說只有部分如此:倖存者偏差。

就我過去的7次經歷來看(都是節假日去的),只出現過1次需要排隊的情況(我當然不會等,就去了旁邊不遠的另外1家),倒是旁邊房裡空位的情況時常有。

三、產品劣勢

拋開新聞稿背後的風光鮮麗不談,像咪噠、友唱這種Mini KTV的產品軟肋和劣勢究竟又在哪?我認為主要是以下3種。

  • 初期價格偏高,無形增加用戶使用門檻

友唱單曲一首8元,咪噠稍微便宜點,6元,說實話,第一次去嘗鮮的時候,我還是猶豫了一把的,畢竟現在去好點的KTV團購,AA下來每個人也就50塊不到,特別是你習慣了全民K歌等App,無需開通VIP不花一毛錢,也可以盡情自在K歌的感覺。

友唱做了個降低門檻的動作,發優惠券可以抵扣,然而我去了3、4次,一次也沒有領到。

咪噠說是消費時有機會領到銀幣,然後變為金幣最後可以抵扣消費,但從目前實際效果來看(下圖),這還是個概念…

  • 即使合作,也無法承載線下K歌的社交需求

K歌有很多個場景:

在家裡一個人打開全民K歌;

和一羣朋友去線下門店KTV熱熱鬧鬧唱歌;

還有就是在這種迷你KTV中,一個人或2個人過把癮,唱2、3首歌。

(當然還有其它場景,就不羅列了)

那麼,相比線下K歌,迷你KTV最大的不足在於什麼呢:它基本沒法滿足線下K歌的社交需求。

去過線下K歌的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會碰到一些陌生朋友(大部分都是朋友帶過來的),前面10首歌還在排隊,估計一時半會沒你的份了。怎麼辦,難道乾瞪眼坐著啊?當然是去認識新朋友聊天啊,你當你的麥霸,我撩我的妹子和漢子啊!

特別是還認識的感情不錯的朋友一起唱歌,那種其樂融融、歡聲笑語的氛圍是這種小型KTV沒法比的。(可以想想大學畢業時同學一起唱歌的情景)

這2種東西,不是靠什麼全民K歌和唱吧合作就能彌補的。

所以,我始終認為,像友唱、咪噠這種迷你KTV,只是對K歌場景使用的一種還不錯的補充。簡單來說,它既不高頻,更不剛需,反而侷限還不少。

  • 用戶新鮮感和黏性等問題。

用戶永遠是喜新厭舊的,至少我是從第1次的驚喜,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新鮮感了。如果像我這樣的K歌愛好者都已經倦怠,請問像那些至少因為好奇而嘗鮮的用戶,你確定他不會1、2次後永遠流失?而除了上面說到的優惠券和銀幣兌換,我幾乎沒看到太多能黏住用戶的有意義的動作。

四、需求市場商業模式?

那麼,最終回答問題的關鍵點來,這種迷你KTV是不是真的有需求,市場到底有多大?

先給答案:需求肯定是有的,但這個市場絕沒有各種新聞和宣傳的那麼大盤子。

比如我自己:3個多月,就體驗了6、7次,差不多1-2周/次,所以這種迷你KTV的目標精準用戶,肯定是像我這種在家裡唱歌氣的鄰居把門都關掉,只好跑出來找個友唱、咪噠過過癮,嘗嘗鮮;當然有時候,我的目的和需求更加功利和明確:這首歌之前沒在KTV唱過一次,也不知道唱成什麼鬼,先來友唱、咪噠練歌,找下感覺和節奏。

為什麼說沒有千億級的市場這麼大呢,我們先看下官方宣傳的數據。

據李建斌介紹,差一點的地段每天每臺機器營收在100-200 元之間,而好的地段則在 300-500 元之間。

如果按每天420來算,一首歌7元來算, 每個人平均唱1.5首歌,那就是每天人流量40左右咯。然而大家紛紛反饋的卻是並沒有那麼多人:

而上面講到的營業額估計還是週末節假日的水平,平時的周1-周5的工作日,估計連4分之一都不到吧,大家可以從這個數據推測下,真實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

當然,風口一來,總會湧入大量玩家的,比如:

百團當然只是媒體的誇張,但是文章提到了2點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玩家確實增多,市場變紅海

除了唱吧和友唱先入局的兩位頭部玩家,聆嗒miniK、科美唱吧、雷石Wow屋、愛唱lovesing等10多個迷你KTV品牌開始集體湧現。

二是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租金瘋漲

難道這真是「躺著賺錢」的買賣?對此,北京朝陽區的一位影院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VR體驗設備的盈利能力不如迷你KTV,而迷你KTV又不如抓娃娃機,「一般大型院線都會將點位租出去,有穩定的租金,而中小電影院有時候會自己放置遊戲設備盈利。以前我們都租給抓娃娃機,近兩年,迷你KTV瘋迷,各品牌都進入了爭奪戰,因此租金也水漲船高,目前我們一臺機器點位的年租金大約在3萬元左右,兩年裏已經翻了一番。」

好了,說到這裡,再總結下之前所說的。

1.咪噠、友唱等迷你KTV是不是個好的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千億市場?

可能是個不錯的商業模式,但千億市場,目前還沒看到(上面數據也提到)。躺著掙錢這種事大家聽聽就好了。

2.咪噠、友唱這種迷你KTV是不是剛需、痛點?

它既不高頻,更不剛需,只是對K歌場景使用的一種還不錯的補充。特別是產品侷限性,我上面說到了3點:

  • 初期價格偏高,無形增加用戶使用門檻
  • 無法承載線下K歌的社交需求
  • 用戶新鮮感和喜新厭舊等黏性問題。

3.咪噠、友唱迷你KTV到底賺不賺錢?

加盟商可能賺不了錢,但廠商估計不會虧本,因為迷你KTV很多採取了加盟商機制,可以To B,賣設備和加盟費,有加盟商的錢可以賺嘛…

最後說點自己的感想吧:不管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還是像友唱、咪噠等迷你KTV,不是資本市場和媒體炒火的項目就是藍海,繁華背後也有可能是一地雞毛。團購,O2O,直播,我們經歷的還算少麼?

用之前文章中很認同的一句話就是:

自助KTV或許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但仍然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新玩法,纔有資格暢談千億市場的未來。

PS:附三節課公眾號留言截圖

---9.7日更新---

最近對於迷你KTV又有了3點觀察,包括一些思考,加入了我的專欄文章中,有興趣可以移步:咪噠、友唱迷你KTV真有1萬億市場?NO,我覺得不OK


迷你KTV賺的是線下的流量經濟,其盈利模式很簡單,單次用戶按照使用時長付費,因此天花板很明顯,由KTV擺放的位置決定其每天能夠服務多少人次。因此選擇人流量越大的商場、電影院等地就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KTV是一種娛樂設施,有一定的需求基礎,消費者在擁有碎片化閑散時間的時候就會有動力去消費。按照理想的基本收入模型可以很直接地得出一臺機子大概3-6個月回本,但這只是理想,真實的情況其實很大方面受到了兩點影響,一是整個產業鏈,二是真實的環境因素。迷你ktv整條產業鏈基本是由:生產商——品牌商——加盟者——物業地產商——消費者所構成,這其中ktv從消費者那裡得到的收入會被每一層所分一部分,具體就不細說了。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物業地產商」,他們決定了「ktv擺在哪」這一我之前提到的最關鍵的因素,因此擁有較強議價權,從而限制了迷你ktv的收入情況。另一方面,在真實消費的過程中,會出現ktv內環境被污染,ktv被隨意佔用,設備或系統故障等運營問題,這就需要再增加一個運營維護者的角色進去,從而導致了迷你ktv失去了其「無人」屬性,在維護者的責任無法履行到位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對用戶以及商家都不利的影響。因此,僅從線下共享經濟的角度來看,迷你KTV是一門能夠長存並且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但是真實運作情況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若想打破迷你ktv的天花板,可以考慮結合線上,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流量爆發點。另外之前有看到新聞提到了騰訊佈局的全民K歌自助店,創造了結合傳統KTV和迷你KTV的一種新模式,將迷你KTV的被動化消費變成主動性消費,增強了用戶粘性,作為一種娛樂項目應該能夠在二三線城市的商業中心立足,而一線城市和北上深市場太過飽和,恐怕難以獲得理想條件,畢竟唱歌和消費空閑時間都是剛需且市場夠大,迷你KTV不會消失。但要考慮到「一線城市的文娛市場是填補和升級,二三四線的文娛市場是拓展和創造」的實際情況。

為什麼邀請我,雖然我唱過2次。正好認識一個朋友,也在做這個項目

就產品而已:

  • 優點:自助、佔地小、維護和人工成本低
  • 缺點:體驗一般,耳機話筒音質比較一般,錄音功能實際差半拍;目前只能兩個人唱,沒有其他功能。

就商業而言:

  • 機器成本,場地費,電費、版權費用等,皆不清楚,無法判斷

體驗整體不如傳統KTV,但快捷,方便。

個人認為,既然大規模的推廣,商家肯定算好了成本和收益。

至於能不能做好,其實是運營的事情,這是考驗團隊的。


本人也是玩過好多次迷你KTV的人啦

感覺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說實話這個東西剛開始對愛唱歌的來說,還是挺有趣的但!是!效果真的有點差第一次就碰到了話筒沒聲音,導致這首歌唱的很....憋屈,中途也沒辦法申訴,效果很不好第二次話筒是好的,但是錄音效果實在太差,還不如唱吧來的痛快而且單價一首歌8元,說實話有點貴,還不如找幾個人KTV唱一下午本來吧,我覺得這種地方的社交性在於你用miniKTV唱出了不錯的效果,通過朋友圈或社交軟體分享,擁有滿足感,進而吸引其他人來玩,但是一首歌一首歌單賣,價格也不便宜,然後分享效果還不行,我應該不會再嘗試了。

傳統KTV具有減壓,社交,練歌等等好處

而這個mini的,能吸引眼球,但目前設備不行,我覺得這個模式有待考究,給人滿足感的反饋不夠強烈反而覺得強烈的不值得

瀉藥。

先回答你說的關於迷你ktv的商業模式是否能持久,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是能持久的,時代是在進步和發展的,現在之所以能發展到2萬多臺,是因為創業項目單一和跟風現象,當前互聯網市場上所需要的這種共享ktv的需求,產生了這種商業模式,所以他不會持久,只會在當前階段被需要,而最終還是會根據行業的改變而做迭代(這個適用於任何商業模式)。

另外來討論在體驗,我去過迷你ktv一次,體驗不算好,感覺被外面的人圍觀著,即使我拉上了簾子,人家也會湊著個腦袋來看你,而且空間性太小,另外一個就是價格貴,我記得一首歌是5塊錢還是多少錢(忘記了),所以我只去過一次,並且之後再沒有想要去的想法。

回歸整體討論它之所以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在定位上,它一般都放在商場的熱門飯店的旁邊,消磨等位時間,或者是針對的是熙熙攘攘人羣中的寂寞孤單無聊的個人,去吼一嗓子。


前天還特意去體驗了一下,費用30min價格35元,真正唱起來時間過得好快的,到了30min就要馬上續費。

這種模式首先擺在商場裏很吸引年輕顧客,特別適合情侶、閨蜜、好友K歌,有這樣需求的客戶還是很多的。當前鏈接了微信和支付寶支付,支付很方便,而且賬號直接登錄免去很多麻煩。

唯一一點不足是無法中途停止歡唱,如果超時後自動結束歌曲,已經點播的歌曲也會消失,再續費又要重新點播。以上。

大部分人去KTV並不是為了唱歌本身,而是找一個可以聚會又不至於因沒話說而很尷尬的地方;同理,大家去星巴克也不是完全沖著「咖啡」這個產品去的。因此,迷你KTV與傳統KTV其實並沒有太大可比性,迷你KTV缺少現實中社交的元素,其定位和屬性是不同的。

在錄歌App很成熟的情況下,也許放在電影院、機場等需要殺時間的場景可以娛樂下,但不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會火。


1、在用戶等待(排隊、等餐、等朋友)場景下提供娛樂消遣。

2、本質上和抓娃娃機、賭博機、打地鼠機沒有差別。

3、模式高度依賴流量,滿足用戶碎片化娛樂需求,難成氣候。

4、除了布點多和使用時間長短上的便利,體驗被傳統KTV完爆。(一個街邊小喫一個品牌餐廳)


任何事物都有其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同樣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價值所在,也就是企業家眼中的市場,當人們滿足了自己的第一慾望時,不應該去抱怨自己所經歷的。而是想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去抱怨,如何是其更好適應互聯網生活?這纔是我們應該去想的。
我去體驗過,當時玩的還是挺嗨的,但沒想過要再去第二次,一是排隊等位的時間太久了,要不是想試試什麼感覺,我想我是不會願意等的;二是太貴了,30分鐘50塊錢還是多少來著,不太記得了,但基本上1分鐘1塊錢以上吧,一首歌4.5鐘左右,沒唱幾首就沒時間了,唱個歌跟趕路似的,看著時間的流逝就覺得錢在嘩嘩嘩流走,一秒都耽誤不起。對比下來,還是更願意去ktv小包。

最近迷你KTV,按摩椅,無人商店都火的很。迷你KTV的需求倒是有,而且也符合現在越來越多人獨自娛樂的形式,一個人去KTV怪怪的,但是一個人去miniKTV練歌還不錯,只是這個需求APP也能滿足,所以現在miniKTV的場景都是放在等待時殺時間用的,而且價格有點貴,體驗有待升級。我常去的電影院門口,迷你KTV明顯沒有旁邊的按摩椅受歡迎。

沒有調研過miniKTV的搭建成本,相信現在還是賠錢的,長期看,沒有被靠爸爸的話可能有點難,並不會比得過滿大街的娃娃機


我唱過一次。五塊錢一一首,感覺有點貴。現在的KTV 下午包場團購一般也踩五十塊。可以唱6個小時。

音響設備方便,相對KTV來說感覺還是差一些。

不如在KTV裡面的暢快。

看到的幾次都是擺在電影院門口,都沒什麼人在使用。

新事物開始都有一段觀望時期,但是個人不怎麼看好。


說點別的,我認為根據不同城市進行價格區分比較好。

二三線城市按照現如今的價格來說,絕壁虧錢,我們這邊都沒看到有人用的┐(′-`)┌身邊的人也都說價格偏貴,我敢說價格低一點營業額肯定上去

相關銷售人員不要臉的前來一答

開門見山,我們就說投資者買了這款產品賺不賺錢吧!

反正賣是肯定賺錢的

現在普遍定價是6元一首歌 10元10分鐘等等

假如這款商品天天能均勻收入到達200元,一個月將為6000元,假如每個月攤銷1000元的租金、人工費外,會剩下5000元(有的場地租金較高,相對帶來的收入也可能增加)。現在購機成本約2-3萬/臺,正常情況下5-6月回本,接下來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了......

穩賺??? 無風險???一本萬利??? 那你就錯了 !

理想盈利效果的前提條件是您投放在一個合適的場地 比如↓ ↓ ↓ ↓ ↓

電影院、交通樞紐、綜合性商場、兒童遊樂園、大學城、電玩城等產生人員滯留區域(人流量纔是營業效果的可靠標準) 電玩城的話這個後期陸續都會有的。

選址運營纔是投資者的重任,再次纔是產品的選擇。

投資有風險 入市需謹慎


其實迷李KTV只是一種市場細分模式能活但不會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