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敏

  電子煙對身體健康的潛在影響一直是社會和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

  據媒體報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表示,正調查35起吸電子煙後癲癇發作的病例。而今年3·15晚會直指長時間吸食電子煙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不過,這似乎並不能阻礙市場對電子煙的“熱情”。電子煙在市場銷售過程中被定位爲比香菸健康、時尚,得到大批人羣的追捧。有機構認爲,未來,電子霧化器市場規模有望超3000億元。

  在此市場機遇下,電子煙產業鏈站上風口,“暴利”也成爲行業的代名詞。資本加速介入這一產業,也改變着這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和競爭態勢。

  只有真正處在這個產業鏈上的企業才更能感受到行業發展的脈搏。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採訪到電子煙產業鏈上游的一家中小型企業負責人章楊。與外界感受不同的是,他無奈地向記者表示,風口是資本的風口。電子煙產業鏈條上的實體企業已經出現了分化,“能拉到資本投入的企業站到了風口,而沒有拉到資本的企業越來越難做,周圍的中小型企業大都在轉型。”

  電子煙:進入資本狂歡

  章楊告訴記者,很少有人知道電子煙是起源於中國。中國第一款電子煙叫“如煙”,創始人叫韓力。如煙在2003年面世後很快就銷售額過億元,此後受其他因素影響,如煙不得已轉戰海外,業績縮水,最後被帝國菸草收購。

  章楊介紹,十多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這個產業一直低調發展,國內市場規模並不大,主要做的是出口貿易。直到資本的介入,讓這個產業曝光度不斷提升。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電子煙概念股板塊,已經有8家上市公司。

  “埋頭賺錢的日子結束了”,上述中小企業負責人章楊向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資本介入這個行業,他們更青睞於頭部的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這些企業開始擴大產業鏈,搶佔渠道,“以前大家都有得賺,現在我身邊的朋友都在轉型。”

  資本會選擇行業的龍頭企業,然後進行全產業鏈發展,“三年前的電子煙企業是人人有錢賺,現在是資源和業務向頭部企業集中”,章楊向記者解釋,“深圳有大小生產商與品牌商達上千家。我這個公司主要是開發型和生產型,主要做五金模具,以前公司90%的業務是做電子煙,現在只剩30%。”

  在章楊看來,在資本的介入下,他們的生存空間變得狹窄。

  不過,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電子煙技術門檻並不高,因此很快會出現一大批生產企業。

  在外界看來,電子煙是一個暴利產業。沈萌向記者介紹,參照香菸,電子煙的利潤空間可能很大。

  章楊卻表示,電子煙的“暴利”是相對的,“生產商開發一產品,成本50元,出廠價60元給到銷售公司,它在市場可以最低銷售到299元”,在這個產業鏈上,生產商的利潤是一定的,而銷售公司的利潤是和企業的營銷成本有關。

  “如果銷售公司拿200元去營銷,其利潤並不高。但如果只拿10元去營銷,其利潤空間就非常可觀。”章楊介紹。

  在資本的助力下,一些企業的營銷手段也不斷升級,渠道成爲廠家的必爭之地。“資本就是用錢佔領渠道,現在互聯網企業的營銷手段太多,傳統的生產企業壓力太大”,章楊稱,“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在行業苦心經營數十年,規模也就500人至2000人,資本用一年就實現彎道超車。”

  章楊表示,不想行業成爲下一個共享單車。

  業績分化?

  在章楊認爲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困境時,一些頭部企業的業績卻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麥克韋爾專業從事電子霧化器和開放式電子霧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爲A股上市公司億緯鋰能旗下企業。4月2日,億緯鋰能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20%至150%。億緯鋰能稱,公司多個因素導致公司業績同比上升,其中包括參股公司深圳麥克韋爾股份有限公司的業績超預期,帶來公司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長。

  麥克韋爾屬於獲得資本介入的那一批企業。據瞭解,2014年2月28日,億緯鋰能與麥克韋爾原有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億緯鋰能以4.39億元的現金對價購買陳志平、熊少明等合計持有的麥克韋爾50.1%的股權。2017年至2018年,億緯鋰能兩次轉讓麥克韋爾股份。億緯鋰能介紹,公司近兩年在權益法下確認的對麥克韋爾的投資收益共計3.61億元。其中,2017年下半年爲0.63億元,佔公司利潤總額13.07%,2018年爲2.98億元,佔公司利潤總額49.26%。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26日,麥克韋爾發佈公告稱,基於資本市場發展及公司經營發展規劃,擬籌劃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擬申請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健康隱患待解

  自電子煙出現以來,是否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一直成爲市場關注的熱點。

  有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對電子煙的研究有限,“能說的只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而據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認爲,電子煙同樣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化合物,有害公共健康,必須對其加強管制。

  近日,FDA發佈的一項報告介紹,自2018年6月以來,癲癇發作的報告略有增加。2010至2019年間,其收到了35起有關人們在使用電子煙後癲癇發作的報告,特別是在青少年和年輕人當中。嚴重的尼古丁中毒會引發癲癇。

  不過,FDA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電子煙導致了這些病例的發作。後續還需要進行調查,以確定兩者之間是否真的存在關聯。

  對於市場關心的健康問題,章楊認爲,電子煙與普通香菸相比,肯定較爲健康一些,但是也因人而異。在他們看來,“電子煙不產生焦油、一氧化碳和氮化物,而這是捲菸最主要的危害物質。”

  沈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子煙並非沒有香菸的各種有害物質,甚至可能因爲名爲電子煙、而導致消費者忽視了健康安全問題,所以電子煙仍然具有隱患。如果查證確實電子煙可能帶來健康危害,那麼被禁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如果只是和普通香菸一樣的危害,那麼禁售的可能性就不大,不過企業的營收還是會受影響。“如果美國禁售,會對電子煙的概念估值形成較大沖擊,但如果國內沒有相關禁令,那麼還是可以上市,只是過會機率會大大降低,監管部門也會顧及社會感受。”

  (注:章楊爲化名。本報記者張文湘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