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裏一位媽媽發出一段視頻,看完後,大家不約而同,打出“哭泣”表情,太感動了。

15歲女孩餘悅,走上演講臺,第一話就語出驚人:“我自認爲是一個特別幸運的女孩,因爲有一個很特別的爸爸,不僅因爲爸爸特別愛我,更是因爲他今年已經72歲了”。

彼時,臺下的爸爸轉身看看周圍的孩子們,露出了尷尬的表情。

接着,餘悅說:

爸爸在別人當爺爺的年紀,當了她的爸爸,在別人安享晚年時,卻要爲她操碎了心;

爸爸特別小氣,不捨得給自己買衣服,經常忘記吃飯,生病了不願意去醫院,把最好的都留給她和媽媽;

可看上去“粗心”的爸爸,對她卻非常細心,6月22日是她的生日,爸爸便在每個月22日給她寫一封長長的信,已經寫了15年6個月。害怕她因爲父親年紀過大,會定期染頭髮......

說到這裏,女孩自豪的說:“擁有你這樣的爸爸,是我最大的福氣”。

聽到這裏,我不禁眼眶發熱。

而站在臺下的父親,也已控制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不停的用手擦試。

一個72歲的老人,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見慣了多少人情冷暖,他這個年紀,大概早已不再相信眼淚,而女兒的表白和理解,如同火焰一般,融化了他揹負在自己身上的結。

最後,女孩哽咽的對爸爸提出請求,希望爸爸可以給她一些時間,讓她陪着爸爸一起慢慢變老,並約定,爸爸一定要參加她的婚禮......

說完這些後,女孩泣不成聲。

我也忍不住的,淚目了。

人世間,最幸福的感受,莫過於我的一切付出,你都懂;而人世間,最讓人無可奈何的事,大概就是,我還未長大,你已白髮蒼蒼。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於父母,正是如此

他們不計較你的年齡與身份;

不在乎貧窮與富貴;

無論你怎麼吼他罵他們,

他們依然願意對你不離不棄;

無論你犯了任何錯,

他都會原諒你,並在原地等你......

他們生來就是報恩的,他們看得見父母的付出,他們幫助父母接納不夠完美的自己。

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卡耐基先生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米莉的媽媽,和世界是所有父母一樣,疲憊、頭疼,無計可施,孩子一次次的搗亂和永無止境的哭鬧幾乎令她沮喪和崩潰。

不過,她始終沒有忘記,初爲人母時,她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無論孩子多麼糟糕,永遠要認真聽孩子的話,她也做到了。

有一天晚上,和兒子羅伯特坐在廚房裏聊天,孩子突然說“媽媽,我知道你非常愛我。”

這是米莉第一次從兒子口中聽到類似的肯定,驚喜的回答說:“媽媽當然愛你啦,怎麼了,你之前覺得我不愛你嗎?”

羅伯特眨着閃亮的眼睛,“不是,我只是覺得每次我想跟你說點什麼的時候,你都會放下手裏的事情,認真聽我說。所以我知道你很愛我。”

上一輩的老人們總說:“孩子啊,最現實,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

以前不理解,當了媽媽後,深有體會。

孩子要的“好”,不是父母給他多少錢、穿多貴的衣服,而是和風細雨般的溫存,是對他的包容、理解和看得見。

驚奇的發現,這正是“愛”的要求

當你閉上成人眼睛,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時,也會發現,孩子對你就是如此,包容你的壞脾氣、接納你的不夠好、看得見你所有的付出。

而類似上面的情景,也經常發生我們與孩子之間。

某一天,他會主動提出:“媽媽,你坐下,今天我去倒水給你洗腳”;

某一天,他會主動從碗裏,把他最喜歡的雞腿,硬塞給你,理由是:“你不要只看我吃,你也吃啊”;

某一天,他會突然的懂事,在你還未醒來的清晨,把家裏收拾得整整齊齊,因爲他知道,這是你好不容易纔有的週末;

孩子,大概是自然最有靈性的物種。他們可能敏銳的感知到,純粹的愛,更能用最純真的心靈,向外投射他的愛。

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

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一首唱給“愛情”的歌,有一個小男孩,卻用小小的身體唱給媽媽聽。

山東男孩劉奉智,從一歲起,就當起了媽媽(小時候因高燒至雙目失明)的眼睛,拉着媽媽的手,在村子裏遛彎,甚至送媽媽回孃家,4歲起,就幫媽媽洗碗、做飯、做家務;出門時,會告訴媽媽,花的顏色、鳥的樣子,和觸目所及的一切,這一牽就是12年。

民間有句俗語:“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擁有什麼樣的父母,孩子都沒有選擇的權利,老天爺給他發什麼“牌”,他只能照單全收,即便如此,他卻從不曾想過,要嫌棄父母。

相比之下,父母顯得遜色很多,在孩子成績差、有缺點時,便會莫名心煩。

在親人的幫助下,媽媽開起了推拿室,小奉智也就成了媽媽得力的小幫手,除了上學、做家務,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幫媽媽打下手。

被人問到,是否想出去玩時,稚氣的他說:“其實我也想出去玩,我也想什麼都不管,可是爸爸打工,姐姐上學住校,我不管媽媽,誰來管媽媽呢!”

你給我一次生命,我護你一世周全。

孩子啊,就是來報恩。

在對父母表達愛時,有的孩子善於用語言,甜甜的話語,突出其來的表白,讓人心裏彷彿吃了蜜;有的孩子,則更擅長用肢體來表達,時常投懷送抱,偶爾索吻索抱;而有的孩子,他的愛,流淌在生活的細枝末節裏,用他小小的身體,爲你撐起一片天地。

如果說,父母生來是給孩子託底的人, 那麼,孩子就是支撐父母戰勝命運的槓桿。

孩子的到來,我們才更懂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 得的;

孩子的到來,讓我們學會了理解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到來,讓我們在面對生活殘酷時,勇敢的挺起脊樑,向着美好的生活去努力奮鬥。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事實上,父母子女的靈魂是相通的。

當了父母后,常常害怕自己不夠完美,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其實,你做什麼的工作、賺到多少錢,在孩子眼裏,都不過是浮雲,更讓他們看中的,是你對待生活認真的態度,讓他們從中吸收了積極的能量,才擁有了回報給你愛的力量。

這就是像兩塊相互吸引的磁石,你的能量,吸引着他的,他的能量,感染着你,愛的力量,就更加健康感人。

在這一點上,身爲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多向孩子學習,用正面而積極的語言、行爲告訴孩子,你愛他,放下爲人父母的威嚴,大膽的去表達,真正的愛,永遠不會寵壞任何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