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進入元中時後,在書風上,已經完成了由南宋、金向元的變革與過渡,形成元代獨特的書風體貌。這一時期,不僅趙子昂(趙孟fu)書法繼續風靡四海,其中,生生輩的有:黃公望、虞集、郭畀、柳貫、錢良佑、朱德潤、柯九思、揭傒斯、康裏子山、張雨、俞和等這些書法家也受到了趙子昂的影響,這三位是受到最大的好處: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號道園,祖籍四川仙井監(今仁壽縣),宋亡徙居臨川祟仁(今江西崇仁),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曾從江南大儒吳澄遊。大德元年授大都路儒學教授,秦定初授國子司業,歷祕書少監。泰定帝時累官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監條酒。文宗便投集奎章圖侍書學士,纂修《經世大典》,爲總裁官。至正八年卒,益文靖。

  虞集博古通今,精書畫鑑定,以詩文名揚朝野上下,與楊載、範停、揭俁斯並稱“元詩四大家”。作爲趙子昂的弟子,虞集的書法不僅表現在衆體皆能上,而且淵源宗法與其師極爲相同。在趙的學生繼承中,虞集可謂典型地繼承趙之品格。他的行草宗法二王,沿襲晉人清朗蘊藉之氣,然章法疏靈、結字平和又取法子昂;其楷書靈秀虛和,頗得鍾繇、陸柬之、楊凝式之三昧;而他的隸書則結體方正,字態安閒,氣息高古。傳世墨跡有《致丹丘博士士札》《白雲法師帖》《詩翰》《題畫詩》等。

  柯九思(1290——1343年), 字敬仲,號丹丘生,晚寫非幻道者。台州仙居人。文宗即位前,以書法入奎章閣,後得文宗常識,被一直擢拔爲鑑書博士,官居正五品。“凡內府所藏書名畫,鹹合鑑定。”天曆三年,文宗將王獻之《鴨頭丸帖》賜予柯九思,曾“賜牙章”,使其可以“通籍禁署”。又念其父柯謙善教,賜其碑名“訓忠”,命虞集“爲文以旌之”。後因遭忌而退職,流寓吳中,得風聯而卒。

  柯九思詩文、繪畫、書法、鑑賞歷代書畫古物皆有盛名,所作墨竹尤爲時人讚譽。在元人將書法與繪畫相融合的環境中,他的繪畫頗具典型性,表現出元人書法的另-重要特徵。他的書名爲繪畫所掩,另特色鮮明,然終不及墨竹有名,其書法吸收了現書的氣息,但格調仍多受忠於魏晉。他的題跋中,凡蕭散一路更顯出其在魏晉人書中獲取的養分。傳世《蘭亭孤本跋》乃趙氏跋在前,而柯九思後,呈現出一脈相承的書風特徵。

  揭傒斯(1274——1344年),字曼碩,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人)。 幼家貧,苦讀書,文名早播。曾館於程鉅夫門下,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仁宗,授翰林國史編修官,並受知於時任職於翰林院的趙孟額。天曆初,擢爲奎章閣授經郎,後遷升集賢學士,進中奉大夫。總修遼、金、宋三史。卒後封豫章郡公,諡文字。

  揭傒斯詩人名噪一時,與虞集、柳貫、黃潘同享盛譽,人稱“儒林四傑”。有《揭文安公全集》傳世。張雨詩云:“ 奎草閣上觀政要,無人知有授經郎。”從奎章閣所留墨跡和官職來看,揭的地位顯然低於虞集、柯九思,然其書法上取得的成就並不遜於虞、柯兩人。揭傒斯書法觀受趙子昂的影響,陶家儀《書史會要》言其書法“正、行書師晉人,蒼古有力”。明項元汴對其傳世之作《揭文安公草書雜詩》評日:“詞格清麗,筆法婉媚,似得晉、唐人逸韻。”又明劉瑞在卷尾跋雲:“作書亦精卓如此,迥出元代諸家之外,真能得求師之骨髓,不專以趙吳興面目盡其長也。”可見他在學趙子昂書的同時,不忘追尋其淵源,尤爲可貴。

  那麼,通過這三位書法家的對比,哪位書法家更受你的喜愛呢?你對他了解多少呢?歡迎在下邊評論交流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