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打棒球的孩子可以留在家鄉,不要像我一樣,為了打球,從小就得流落他鄉。」雲林褒忠國小棒球隊教練李新國,國中畢業後到外地求學,之後在臺南、新竹擔任教練,4年前獲聘為故鄉褒忠國小第一位專業教練。

褒忠國小棒球隊原本只是社團性質,根本跟競技球隊扯不上邊。李新國卻從零開始,學校操場沒有紅土,他聽說鄰近的馬光國中要改成PU跑道,他帶著助理教練跟小球員,拿著鋤頭自己挖,一擔一擔地把紅土搬回來。

他也曾經看到學校有很多壞掉的羽毛球,突發奇想把球撿來,讓小球員練習投球。「羽球拋出的球慢、又有變化,加上球隊也沒有經費買練習用球。」李新國說:「丟羽毛球除了可以練習擊球點,打到人也不會受傷。」

沒有好球員,他就四處打聽有運動天分的孩子,靠著登門拜訪、來回接送,用誠意感動家長;沒有錢,他就四處爭取贊助、回收各種別人不要的機器,修理改造一番。記者到訪當天,他正開著除草機修剪草坪,還興致勃勃準備去考大客車駕照:「上次比賽,到處拜託、湊了五臺小客車才載完球員。我想去募小巴士,自己來開,可以省好多交通費。」

檢視相片

雲林褒忠的棒球資源並不豐富,教練李新國鋤草、鋪操場、募經費通通自己來,目的是要在地培養棒球人才。(攝影:熊謙拓)

窮鄉培養出來的小球員,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格外強。採訪前一日正逢大雨,球隊倉庫雖然有擋水板,還是淹水了。孩子們忙著將球鞋用推車運出來,「一下雨,球隊倉庫就淹水,鞋子都濕光光。」不用任何人發號施令,他們就把球鞋整整齊齊攤在球場邊曬太陽,孩子們黝黑的臉還是笑著,很快歸隊去練球。

「沒有阿國教練,就沒有褒忠國小棒球隊,也沒有我們家的雙胞胎球員。」本次在亞洲盃少棒錦標賽大放異彩的胡振義、胡振利兄弟阿嬤盧金葉說:「阿國不只教他們球技,還教他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我很感激。」

「我不在乎每一場球的輸贏,只在乎每一位選手有沒有盡力。」李新國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沒人、沒錢,卻讓一個默默無名的小球隊,奪得全國第三名,也培養出值得驕傲的少棒國手。熱血教練寫下的窮鄉少棒傳奇,今後應該還會寫下去。(採訪、攝影:熊謙拓,整理:鄭鬱萌)

看更多壹週刊  臺灣運動英雄們的報導:

〈窮鄉出英雄1〉雙胞胎被叫「一兩粒」 聯手讓中華隊逆轉勝

〈拚亞運〉像被大卡車撞到 陳思羽帶著枷鎖也要打

〈無糖小球王1〉為長高戒甜食 曾俊欣奪冠才喫冰

〈無糖小球王2〉冠軍背後一家辛酸 曾俊欣父母擺攤不喊累

〈無糖小球王3〉陪兒追夢 曾俊欣父:讀書不是唯一的路


檢視相片

雲林褒忠國小棒球隊教練李新國,年輕時為了打球離鄉背井,他打造褒忠國小棒球隊就是為了不想讓棒球少年走自己當年的路。(攝影:熊謙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