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打棒球的孩子可以留在家乡,不要像我一样,为了打球,从小就得流落他乡。」云林褒忠国小棒球队教练李新国,国中毕业后到外地求学,之后在台南、新竹担任教练,4年前获聘为故乡褒忠国小第一位专业教练。

褒忠国小棒球队原本只是社团性质,根本跟竞技球队扯不上边。李新国却从零开始,学校操场没有红土,他听说邻近的马光国中要改成PU跑道,他带著助理教练跟小球员,拿著锄头自己挖,一担一担地把红土搬回来。

他也曾经看到学校有很多坏掉的羽毛球,突发奇想把球捡来,让小球员练习投球。「羽球抛出的球慢、又有变化,加上球队也没有经费买练习用球。」李新国说:「丢羽毛球除了可以练习击球点,打到人也不会受伤。」

没有好球员,他就四处打听有运动天分的孩子,靠著登门拜访、来回接送,用诚意感动家长;没有钱,他就四处争取赞助、回收各种别人不要的机器,修理改造一番。记者到访当天,他正开著除草机修剪草坪,还兴致勃勃准备去考大客车驾照:「上次比赛,到处拜托、凑了五台小客车才载完球员。我想去募小巴士,自己来开,可以省好多交通费。」

检视相片

云林褒忠的棒球资源并不丰富,教练李新国锄草、铺操场、募经费通通自己来,目的是要在地培养棒球人才。(摄影:熊谦拓)

穷乡培养出来的小球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格外强。采访前一日正逢大雨,球队仓库虽然有挡水板,还是淹水了。孩子们忙著将球鞋用推车运出来,「一下雨,球队仓库就淹水,鞋子都湿光光。」不用任何人发号施令,他们就把球鞋整整齐齐摊在球场边晒太阳,孩子们黝黑的脸还是笑著,很快归队去练球。

「没有阿国教练,就没有褒忠国小棒球队,也没有我们家的双胞胎球员。」本次在亚洲杯少棒锦标赛大放异彩的胡振义、胡振利兄弟阿嬷卢金叶说:「阿国不只教他们球技,还教他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我很感激。」

「我不在乎每一场球的输赢,只在乎每一位选手有没有尽力。」李新国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没人、没钱,却让一个默默无名的小球队,夺得全国第三名,也培养出值得骄傲的少棒国手。热血教练写下的穷乡少棒传奇,今后应该还会写下去。(采访、摄影:熊谦拓,整理:郑郁萌)

看更多壹周刊  台湾运动英雄们的报导:

〈穷乡出英雄1〉双胞胎被叫「一两粒」 联手让中华队逆转胜

〈拚亚运〉像被大卡车撞到 陈思羽带著枷锁也要打

〈无糖小球王1〉为长高戒甜食 曾俊欣夺冠才吃冰

〈无糖小球王2〉冠军背后一家辛酸 曾俊欣父母摆摊不喊累

〈无糖小球王3〉陪儿追梦 曾俊欣父:读书不是唯一的路


检视相片

云林褒忠国小棒球队教练李新国,年轻时为了打球离乡背井,他打造褒忠国小棒球队就是为了不想让棒球少年走自己当年的路。(摄影:熊谦拓)

相关文章